中評社北京6月10日電/網評:美國移民圍捕中的歷史輪回與政治算計
來源:大公文匯網 作者:舒城
洛杉磯街頭硝煙瀰漫,催淚瓦斯的刺鼻氣味與震爆彈的轟鳴聲中,國民警衛隊的防暴盾牌撞向高舉“這裡也是家園”標語的移民。這場以“國家安全”為名的圍剿,實則是黨爭屠刀下的權力遊戲,而美利堅立國的原罪,正在血泊中發出冷笑。
當美國總統特朗普繞過加州州長紐森,直接派遣2000名國民警衛隊開進洛杉磯時,這場行動便撕下了移民政策的偽裝。紐森斥之為“蓄意挑釁”,市長巴斯警告“危險升級”,但聯邦裝甲車仍碾過地方自治的廢墟。選擇洛杉磯絕非偶然:這座全美最大“庇護城市”曾立法禁止地方資源配合聯邦移民執法,更是民主黨鐵票倉——特朗普三次競選在此折戟。特朗普以移民為靶心,實則射擊民主黨的權力版圖。有報導稱,白宮正設立“日捕3000移民”的新目標,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報告顯示,這些“罪犯”恰是支撐美國建築業、物流業的150萬勞動力脊樑。
特朗普的移民剿殺令散發著歷史反諷的惡臭。1776年《獨立宣言》咒罵印第安人“殘酷無情、沒有開化”,為屠殺正名;加州淘金潮中白人拎著印第安人頭皮領取5美元賞金(當時的日均工資是25美分)。西進運動的“血淚之路”,10萬印第安人被槍頂著遷徙,屍骨鋪就的國土成了今日移民執法的舞台。2025年,特朗普高呼把洛杉磯從“移民入侵中解放出來”;1839年,得克薩斯政府對切羅基人的驅逐令:“立刻撤離,否則毀其所有、滅其部落”——昔日殖民者的邏輯,如今披上“法律與秩序”的外衣還魂。
特朗普家族史也並不清白。其祖父弗裡德里希·特朗普16歲偷偷跑到沒有繁重賦稅和兵役的美國,靠經營妓院、賭場等灰色產業積累資本,後因逃避兵役被母國德國剝奪公民權——這段“美國夢”與今日被圍捕的移民何其相似!當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咆哮“非法移民威脅美國人就業”時,卻忘了祖父正是踩著法律紅線爬上階層階梯。這種選擇性遺忘貫穿美國霸權邏輯:一邊將12國公民列入入境黑名單,一邊默許富豪通過“投資移民”購買國籍;一邊對邊境牆外的孕婦開槍,一邊將印第安婦女強制絕育(20世紀70年代42%育齡原住民遭此厄運)。
當國民警衛隊的軍靴踏過洛杉磯裂縫的街道,沙溪大屠殺的鬼魂在科羅拉多荒野低語——1864年,美軍剝下夏安族婦孺的頭皮遊街示眾;1885年,特朗普的祖父曾叩開新大陸之門,而其孫對同樣的求生之路“零容忍”。
這場圍捕戰終將寫入美利堅的悖論史:一個靠滅絕原住民立國、依賴移民勞動力運轉的國家,正被自己澆築的鎖鏈反縛咽喉,星條旗上的紅條紋便滲出了更深的血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