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門市博物館基本陳列“根在僑鄉”的“鑄造豐碑”展廳。(江門市博物館供圖) |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廣東省江門市是中國著名僑鄉,以江門市為核心的五邑地區被譽為“中國第一僑鄉”,祖籍五邑地區的海外僑胞約有536萬,分布在全球145個國家和地區。國家一級博物館江門市博物館,記錄著五邑華僑華人漂洋過海、扎根美國的歷史故事。其中,華僑華人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空中英姿十分亮眼。
從馳騁晴空的飛行員,到穿梭戰壕的後勤軍人,許多五邑僑胞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與飛虎隊並肩作戰,為戰爭勝利奉獻青春與血汗。走進江門市博物館,在一件件展品中,這段鷹擊長空的歷史再次浮現眼前……
飛機殘片背後的烽火歲月
飛虎隊中有1000多名華裔隊員,他們及親屬捐贈的相關歷史實物,勾勒出飛虎隊中五邑籍僑胞的英勇身影
在江門市博物館基本陳列“根在僑鄉”的“鑄造豐碑”單元,一塊留有斑駁印記的金屬殘片,靜靜陳列在展櫃中。不規則的切割線條、尖銳的金屬邊緣、滿是磨痕的表面,暗示著它不同尋常的來歷——這是飛虎隊隊員、江門台山籍華人李庚申用獵刀切下的日軍零式戰機殘骸機翼殘片。
1944年夏天,服役於飛虎隊、正在中國參戰的李庚申,在位於湖南芷江的美國空軍基地負責戰機維修。期間,他隨隊到附近村莊搜尋一架被擊落的日軍新款零式戰機,經過5天的跋涉和尋訪,李庚申一行終於找到被擊落的日軍戰機殘骸,因地點偏僻缺乏運輸工具,他們檢查完飛機後便返回了。在檢查過程中,李庚申采集了少許戰機殘片以作紀念。最終,李庚申和他的家屬將這塊飛機殘片連同1000餘件飛虎隊相關文物捐贈給江門市博物館,將這段烽火歲月的剪影,定格在展櫃中。
江門市博物館是中國收藏飛虎隊相關實物和資料時間較早、類別較為多樣的博物館。博物館中的飛虎隊相關的豐富藏品,或由飛虎隊隊員親自捐贈,或由熱心僑胞從海內外收集而來,一件件展品蘊藏著江門籍華僑華人與飛虎隊間的緊密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