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 香港社交媒體對近年來港鐵多宗嚴重事故的關注度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
中評社香港6月20日電/5月22日下午5時左右,港鐵將軍澳線出現電力及信號系統故障,導致全線停駛超過3小時,歷時逾5小時才全面恢復列車服務。是次嚴重故障觸發港鐵的懲罰機制,港鐵需被罰款1920萬港元,連同今年2月及4月東鐵線的兩宗工程車事故、以及港鐵“服務表現回贈”帳戶內的累積款項,港鐵將按機制於7月13日安排一日“特別車費日”,為乘客提供半價優惠。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通過分析香港社交媒體數據以及官方機構統計數字後得出結論:本次將軍澳線停駛事故,再令公眾對港鐵近年來差強人意的服務水平進行放大檢視。較多輿論認為,港鐵之所以頻繁發生故障,除了設備老化等硬件因素外,更主要還是因為其內部管理不善、欠缺處理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所導致,而背後更深層的原因則在於缺乏一套針對港鐵的行之有效的監督問責制度。
如圖1所示,今年5月的將軍澳線故障事件,是近年來在香港輿論場內掀起較高討論度的一宗港鐵事故,其所錄得的社交媒體關注度,為自2023年以來歷次港鐵事故之首。2022年底,港鐵接連發生兩宗嚴重事故,分別是11月的油麻地站列車出軌及車門脫落、以及12月的將軍澳線列車車卡連接鬆脫。針對上述事故,港鐵隨即就鐵路資產管理及維修保養制度展開全面檢討,並於2023年6月宣布將於未來5年投放650億用以更新鐵路和保養維修。但2023年至今,大大小小的鐵路事故仍然屢屢發生,唯因嚴重性未能與2022年底的兩宗事故相比而關注度平平。不過,今年5月導致多區交通癱瘓的將軍澳線事故,則再令大量香港市民把注意力聚焦到港鐵服務水平的議題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