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依扎(右)與京師律師事務所哈薩克斯坦合作辦公室主任李豪在京師全球布局圖前合影。(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
中評社北京6月25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隨著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落幕,中國中亞關係發展新藍圖正徐徐鋪展。在中國與中亞各國的交流合作中,一批青年華僑華人活躍其中。他們憑借雙語優勢,利用自身在經貿、文化、醫學等領域的積累,助力一批合作項目落地,推動各國民眾越走越親。在共同發展的道路上,新一代華僑華人正以實際行動,為中國—中亞合作搭建青春之橋,書寫嶄新篇章。
哈薩克斯坦青年律師熱依扎——
“中哈法律合作的發展前景廣闊,我們有信心在這片藍海中揚帆遠航”
早晨五點半,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朝陽明媚,熱依扎·馬爾哈巴的手機通知頻繁起來。作為中國京師律師事務所哈薩克斯坦合作辦公室副主任,熱依扎忙碌的一天就在跨時區的工作對接中拉開序幕。
從2019年赴哈薩克斯坦留學,到如今留在哈薩克斯坦專注法律服務工作,青年涉外律師、95後哈薩克族姑娘熱依扎把哈薩克斯坦視作一片職業發展的熱土。
“我出生在中國新疆,是哈薩克族,從小就會說漢語和哈薩克語,在與哈薩克斯坦人交流上有天然的語言優勢。我在中國人民大學接受系統法學本科教育,在哈薩克斯坦攻讀法學碩士、博士的學習經歷,幫助我構建起完備的跨法域知識體系,也讓我感受到中哈法律合作的廣闊前景。”熱依扎說。
在哈薩克斯坦,熱依扎所在的團隊為中哈經貿、投資企業提供全流程、多語種、跨法域的法律服務。從國際商務談判到跨境糾紛化解,從境外投資併購到項目合規運營,熱依扎參與的法律業務種類豐富,涉及的領域也日漸拓展。
“當我真正投身中哈法律事業中,才發現這片藍海既是奮鬥的沃土,也是專業能力的試金石。”熱依扎說,漢語、英語、俄羅斯語、哈薩克語交叠的多語言工作環境,不同國家間差異較大的法律術語體系,要求她必須在起草合同、參與談判時,自如切換語言模式與思維方式,確保溝通的嚴謹性和準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