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0日,使節們在神舟十七號返回艙實物前駐足觀看。(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7月3日電/據新華社報導,6月30日,來自41個國家的55位駐華使節來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瞭解中國航天發展歷程,感受航天科技的先進技術和豐碩成果。
在航天電子展廳,多項技術應用成果引人注目:中國“句芒號”衛星的升空,標誌著中國碳匯監測進入遙感時代;航天微電子技術,為火箭和衛星提供了可靠的“大腦”與“神經”;醫療救援直升機、無人機等,能夠提升災後應急響應與救援效能;低空經濟智能平台在城市空域交通、物流等領域應用,讓未來城市越來越近……
使節們緊隨講解員仔細聆聽,不時提問交流。
“洪都拉斯地處拉丁美洲的熱帶地區,飽受飓風和氣候變化影響,迫切需要大氣及氣候監測技術。”洪都拉斯駐華大使蒙卡達說,“同時,洪都拉斯遭受破壞的熱帶森林資源,也亟需完善的監測系統。中國在這些領域擁有的技術為拓展合作開辟了空間。”
泰國和中國在航天領域有著良好合作基礎。在泰國駐華公使陳文斌看來,儘管泰中合作已碩果累累,但此次目睹無人機系統在交通管理、森林火災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後,他認為兩國還能進一步挖掘航天合作潛力。
空間站核心艙等比例模型、神舟十七號返回艙實物、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展示中心內,珍貴的展示品激發使節們深厚的探索興趣。他們駐足觀看,詳盡瞭解中國在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和各類應用衛星等領域的輝煌成就,更通過零距離“觸摸”,直觀感受中國航天事業堅實的發展進程。
建成空間站、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蒙卡達大使一一列舉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由衷感慨在過去短短幾十年裡,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我們很欽佩中國在航天技術領域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我看到了中國在外層空間探索領域的引領作用和一整套先進的技術設備,特別是當我們與中國航天事業的幕後推動者交流後,更受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