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4日電/網評:若搞砸了對華關係,歐洲將更加被動
來源:中國網 作者:呂蘊謀 (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應歐方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於6月30日至7月6日對比利時、德國和法國進行為期一周的訪問。其間,中歐雙方將在歐盟總部舉行第十三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在德國舉行第八輪中德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在法國舉行中法外長會談並參加中法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會議。
2025年是中國與歐盟建交50周年。7月底,中歐雙方將舉行領導人峰會。王毅此訪與歐方舉行系列重磅會談,就重大國際熱點議題及時溝通,既是對中歐關係50年歷程的經驗總結,也是峰會前重要的政治外交互動,對雙邊關係與全球治理均具有積極意義。
王毅此次訪問歐洲,將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舉行第十三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作為當今世界的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中歐之間保持著多元多層的對話機制,包括中歐峰會、經貿高層對話、高級別戰略對話、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等。其中,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機制自2010年啟動,凸顯戰略屬性,一般都在中歐外長級別的官員之間展開,是中國對歐的核心工作機制之一。成立以來,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一直都是深化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重要機制平台,在中歐消除戰略誤解、密切務實合作上發揮重要作用。
高級別戰略對話雖然是固定機制,但本次王毅訪歐時機有一定特殊性,釋放出與以往不同的深意:
其一,總結中歐50年來的交往經驗並繼往開來,具有重要意義。50年來,中歐交往雖經歷過波動,但合作一直是主基調,建設性和穩定性是中歐關係的底色。王毅在訪歐行前集體會見歐盟及成員國駐華使節時,曾對中歐關係未來發展提出三點建議:堅持相互尊重,堅持夥伴定位,堅持多邊主義,這三個“堅持”也是對中歐50年友好合作的經驗總結。
當前,中歐關係面臨的挑戰與雜音明顯增加,中歐之間正常的商業與科技合作被“泛安全化”解讀,價值觀分歧被放大,互利共贏的經貿關係被指責為“不平衡的關係”,歐方稱與中國的關係進入調整期。但中國對於歐洲的夥伴定位是一以貫之的,對待歐洲的尊重和重視是一以貫之的,在不確定性凸顯的大變局中,中國對與歐洲共同發揮穩定錨作用的期待也是一以貫之的。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作為中歐峰會前的一次重要政治溝通,有利於將中國對歐洲的善意提前釋放,將中國對於中歐關係的期待提前傳遞,將雙邊關係可能存在的分歧提前坦誠溝通,將為中歐峰會順利召開預熱和作鋪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