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經濟學實務教授、香港特首政策組專家毛振華(中評社 盧哲攝) |
中評社香港7月5日電(記者 盧哲)第七屆“香港大學中國經濟季度論壇”系列活動4日在香港大學月明劇院舉行。在主題報告發布單元,香港大學(港大)經管學院經濟學實務教授、香港特首政策組專家毛振華發表題為《中國經濟的突圍之路:走出通縮,走向全球》 的報告。報告從“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的新特徵”、“走出通縮面臨路徑依賴的制約”、“路在何方?走出通縮的內外選擇”三個部分談了對中國經濟困境及突圍之路的觀察及思考建議。
毛振華表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頂住壓力實現平穩增長,凸顯韌性。他說,中國經濟在2025年一季度GDP實現5.4%的增長,二季度GDP增速大概率在5%左右。整體來看,中國長期以來GDP增速高於世界主要經濟體,上半年中國經濟頂住壓力韌性增長,中美貿易摩擦擾動並未對出口整體形成明顯衝擊。
其中,“兩重”“兩新”利好製造業投資與生產,中國製造業優勢仍然存在。毛振華說,今年以來設備更新和商品以舊換新仍是製造業投資的主要拉動項。其中“兩新”政策對製造業投資取得較好的政策成效,反映設備更新的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增速保持10%以上的較高增速。在“兩重”“兩新”支撐下,1至5月製造業投資增長8.5%,成為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支撐。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約1/3製造業仍是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支撐,兩新相關製造業投資均維持20%以上的增長。
同時,全球資金流入香港資本市場,利好香港的同時也助力中國經濟發展。毛振華說,開年以來受全國“兩會”政策支持,以及DeepSeek刺激,叠加全球關稅衝突下避險情緒升溫,全球資金不斷流入香港資本市場,利好香港經濟發展。同時,香港充分發揮跳板作用,全球資金借道香港流入內地,助力中國經濟發展。今年一季度以來,在港新上市公司總數達到16家,同比增長近三分之一;港股新股發行募集的資金總額達182.14億元,同比增長281%;海外資金淨流入39.9億美元,較去年四季度淨流入加快12.1億美元。
另一方面,毛振華指出,雖然中國經濟增長呈現韌性,但仍存在供需失衡、價格低迷等問題,經濟數據呈現出三個背離。背離一是GDP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背離。名義增速持續偏低,GDP平減指數已經連續8個季度為負,預計2025年二季度GDP平減指數仍為負。背離二是稅收收入負增與GDP正增背離,廣義財政支出走弱。背離三是PMI回落至榮枯線以下與GDP增速背離,表明經濟依然低迷、未能延續擴張態勢。毛振華表示,受中美關稅博弈影響,4月以來製造業PMI結束了連續上行態勢,未能延續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景氣擴張,重回榮枯線以下;由於企業預期不佳,企業減少原材料庫存,同時由於需求較弱,產成品庫存有所堆積,造成原材料和產成品庫存背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