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貨幣市場利率“高燒不退” 金融改革刻不容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23 17:12:50


  中評社香港12月23日電/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國貨幣市場利率水平出現了6月份“錢荒”以來的再度高企態勢,引發市場的廣泛關注。

  新華網報道,分析人士認為,利率水平的連日攀升有其季節因素,未來隨著這一因素的消解,資金緊張狀況或將有所緩和。利率水平的不斷攀升表明,我國加快金融市場化改革刻不容緩。

  銀行間利率多日“高燒不退”

  數據顯示,12月中下旬以來,我國銀行間市場各期限拆借利率不斷上漲。最具代表性的7天回購利率加權平均值在19日突破7%、20日突破8%的基礎上,於21日上午逼近8.50%的高峰。

  由於這已是6月份“錢荒”以來貨幣市場利率最高水平,因此不少人擔憂“錢荒”會再度襲來。對於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的驟然緊張,中國人民銀行20日晚在其官方微博表示,央行已連續3天通過SLO(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累計向市場注入超過3000億元流動性。

  分析人士認為,本輪銀行流動性緊張屬於“季節性因素”。“這種季末、年末銀行資金的習慣性緊張,與季末、年末存款搬家、銀行面臨年末考核和應對存貸比壓力有關,屬於季節性因素。”金融專家趙慶明說。

  “流動性緊張有一定的季節性因素。”瑞銀證券特約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銀行在每月的5日、15日和25日都必須為新增存款支付額外的準備金,而流動性需求在月末、尤其是季末會有增大,此外年末的流動性需求一般來說往往較高。

  央行“維穩”傳遞貨幣調控新信號

  儘管央行連續通過SLO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但如果觀察目前央行貨幣調控的特點可以發現,在中國經濟逐步企穩向好的大趨勢下,當前央行貨幣調控遵循著中性偏緊的力度,最近兩周更是暫停了逆回購操作,減少向市場定期釋放流動性。

  這樣的調控特點,與6月份“錢荒”發生時有異曲同工之處。分析人士認為,偏緊的調控手段顯示出央行仍希望市場通過自身力量來解決季節性和結構性緊張問題,從而繼續倒逼金融機構收縮表外業務和實現去杠杆過程。

  “人民銀行可能希望商業銀行根據利率上行和流動性趨緊的情況,相應地調整自身的資產負債表。”汪濤指出。

  央行在其微博中也透露,雖然一方面向市場注入3000億元的流動性,但同時已提示主要商業銀行合理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提升流動性管理的科學性和前瞻性。

  央行“維穩”的思路釋放出明年貨幣調控的新信號。“由於影子銀行和地方政府債務規模持續擴大,防範金融風險壓力在加大,故明年宏觀政策存在趨緊壓力。”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判斷。

  凸顯金融改革緊迫性

  流動性再度緊張的背後,凸顯出當前我國金融改革的緊迫。

  “在我國廣義貨幣存量M2超過100萬億元的大背景下,銀行出現‘錢荒’其實是個偽命題。背後暴露出的是銀行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彼此相脫節的問題。”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

  目前,相當一部分銀行資金投入到高收益的同業資產,由於表外業務存在期限錯配等問題,銀行機構這樣的資金配置方式一方面帶來了資金缺口無法解決的“偽錢荒”問題,同時也造成了製造業領域“求資若渴”的結局。

  “銀行為了規避監管而不斷創新,從非標業務到同業業務,催生了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使銀行體系的信用風險日益凸顯。”中國銀行宏觀研究主管溫彬認為,未來只有深化金融改革,進一步讓市場成為配置金融資源的決定性因素,方能化解結構性矛盾,避免季末年末頻頻上演的“錢荒”現象。

  近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改善和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增強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一個積極的跡象是,今年以來我國金融市場化改革步伐明顯加快。繼7月份我國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後,日前央行開啟了同業存單業務,為下一步存款利率的市場化奠定基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