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深山突現無人機:大學生幫農民拍照片賣笋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09 11:41:45


  中評社北京9月9日電/8月雷雨過後的清晨,家住崇州市文井江鎮清泉村張家溝的王光貴老人像往常一樣,背起背簍,開始采摘牛尾笋。然而與往常不同,王光貴的頭頂上多了一架無人機,周圍多了一群穿著藍色T恤的大學生,他們拿著相機一路跟著、繞著王光貴拍個不停,走過泥濘的山路,深入竹林。據了解,這群大學生是西南石油大學招就處暑期實踐隊的同學。

  大學生進山村“踩點”

  8月底,這群大學生背著大包小包行李和器材,輾轉乘車4個小時,來到了文井江鎮。頂著炎炎烈日,同學們帶上避暑藥品,走過崎嶇山路,歷經4個多小時終於到達了山頂村民集中區,展開了調研,直到晚上8點天黑,才返回住處,也就是這天他們認識了王光貴老人。

  面對村民的好奇,實踐隊員在王光貴家的地壩裡向村民們解釋:“我們是來幫你們推銷笋子的。”他們給村民們講了將如何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推銷笋子,村民們越聽越感興趣。拍攝王光貴采笋就是實踐隊為當地牛尾笋拍攝宣傳片的主線,為了拍攝好這個宣傳片,第三天實踐隊員再次上山踩點、策劃腳本,第四天正式開拍。

  新媒體助力農家致富

  通過一個星期調研、分析、整理,實踐隊負責人陳奕宇向當地鎮政府做了題為《基於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對文井江鎮牛尾笋、茶竹文化產品加工和村鎮自物流體系構建的思考》的匯報,指出文井江鎮沒有真正致富的原因有三點:交通便利物流不通,網絡普及但網絡知識不普及,有產品但沒有挖掘產品價值。並針對這些問題,分別從通過建立合作社挖掘加工笋子、利用竹子製作生態牙刷、茶罐、茶杯、茶壺打造當地茶竹文化品牌牛尾笋和竹的生態文化價值,取締直接從山上掰了笋子直接賣給商販的現狀,讓更多的財富留在當地村民手裡;通過構建“鄉鎮自物流體系”,實現與物流公司的對接,解決物流不暢導致的鎮電商示範村(戶)發展疲軟的問題,同時可以解決快遞不達村鎮的問題,為村民生活提供便捷服務;通過進一步普及電商平台知識,轉變農戶觀念,做好當地產品的宣傳推廣工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