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是深化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20-11-07 06:35:57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中國發展的戰略決策。
  中評社北京11月7日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

  經濟參考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文章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中國發展的戰略決策。當前,構建新發展格局仍然面臨一些挑戰,主要是國民經濟循環還有梗阻,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沒有完全打通。解決這些問題,根本上要依靠改革創新,惟其如此,才能暢通國內大循環,推動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更好聯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培育新形勢下中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文章提出,首先,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釋放國內需求潛力。釋放國內需求潛力,需要鼓勵居民擴大消費,引導企業擴大投資。中等收入群體是中高端商品和服務消費的主力軍,要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爭取用15年時間實現中等收入群體由現在的4億人增加到8億人。大都市圈和城市群是擴大內需的主要載體,要深化戶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城鎮化格局,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同時,切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增強市場主體的投資信心,鼓勵擴大民間投資。

  其次,推動高強度科技創新,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中國科技人員規模全球第一,近年來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後疫情時代,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將更加激烈。這就要求我們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大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努力實現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第三,發揮產業體系完備優勢,提高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快調整,提高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更為緊迫。這就要求我們推動短板產品國產替代,拓展國內供應商,培育可替代的供應鏈。以強大國內市場為支撐,增強對產業鏈的控制力,提高供應鏈安全性和可控性。疫情催生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新產業新業態異軍突起,應發揮中國數字經濟的先行優勢,推進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加快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改造傳統產業,提升製造業創新力和競爭力。這不僅將創造大量投資機會,有效擴大國內需求,還將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第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國內經濟大循環效率。中國生產要素資源豐富,但受要素市場發育滯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不健全等影響,要素流動不暢,要素配置效率不高。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必須破除要素自由流動的壁壘和障礙,降低要素使用和流通成本,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這就要求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經濟體系,疏通供給和需求、金融和實體經濟的傳導機制,形成生產主體與國內市場良性互動,提高國內經濟大循環的效率。

  第五,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重塑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法寶。新形勢下,要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對外開放高地建設,深化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在更大範圍複制推廣改革成果。推動製造業、服務業、農業擴大開放,在更多領域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全面取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限制。放寬市場准入,進一步保護外商投資的合法權益,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提升外資企業根植性,維護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