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餐飲業沒有出現“報復性消費”的現象,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說,餐飲消費不同於其他消費,每個人都受限於自己的消化能力,特別是人們越來越關注飲食健康,暴飲暴食的現象越來越少,及時性、無法儲存性,以及餐飲消費有賴於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等特性,決定了餐飲的爆炸式增長不容易實現。同時,常態化防疫措施將影響餐飲消費。比如分餐制,推廣公勺公筷等,都給就餐的消費者和餐飲經營者帶來挑戰。此外,經過幾個月的“宅家經濟”,有的人開始適應並享受“宅的好處”,在線消費習慣養成,線上消費需求日趨多樣化。
對此,報告指出,“疫情引爆了個性化餐飲的需求,餐飲業變革面臨著新浪潮。”疫情暴發使得消費者在就餐環境、菜品質量、外賣配送、服務模式等方面有了新需求。比如,因單身人口數量的遞增而產生的“一人食”經濟,在疫情下進一步創新,“一人一桌”“間隔一米”“獨立單人餐位”等形式的堂食服務不斷湧現,餐飲業在就餐便捷性、菜品設計靈活性等方面不斷嘗試,“小店鋪”“小飯菜”“小套餐”“單人座”以及其他新型餐飲服務模式將陸續出現。生存和發展將倒逼餐飲企業必須迅速適應經濟數字化進程,特別是食材來源、生產方式、餐飲網點布局,以及業態和商業模式4個方面,將引發餐飲業的深刻變革。
“民以食為天,此次疫情使政府和民眾對餐飲業產業安全有了深刻認識,將餐飲業納入公共健康體系建設和應急體系建設,必將有力推進餐飲業的高質量發展。”昆明學院校長丁文麗介紹,昆明學院已連續3年參與《餐飲產業藍皮書: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報告》的編撰工作。與往年不同,今年的報告著重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對餐飲產業造成的影響,從產業政策、餐飲企業運營、數字化建設、食品安全等多個角度提出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