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北交所開市構建資本市場新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21-11-15 14:34:30


  中評社北京11月15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正式開市。

  作為全國第三個證券交易所,北交所的開市有何意義?相較於滬深交易所,北交所最具特色的差異性在哪裡?對A股有何影響?制度層面還有哪些“想象”空間?對此,澎湃新聞記者專訪了中航證券股轉業務部總經理王晨光。

  從2006年初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建立新的“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市場”正式誕生以來,王晨光在新三板市場已耕耘了近16個年頭,是不折不扣的新三板“老人”。

  “北交所的開市,三方面意義重大。”王晨光表示,首先,標誌著我國多層資本市場短板已經補齊,國內正式形成了京、滬、深三個證券交易所和新三板的“3+1”資本市場新格局。其次,將進一步助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再次,北交所有望成為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動機和助推器。

  王晨光說,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個世界性難題,其中在我們國家尤其嚴重。雖然新三板設立之後,尤其是精選層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個問題,但受制於投資者門檻過高,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始終沒有徹底解決。北交所牢牢堅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可以說切中難題要害。隨著北交所的開市,中國數量眾多的科技小巨人企業將如雨後春笋般成長壯大起來。

  在王晨光看來,相較於滬深交易所,北交所最具特色的差異性制度,並非投資門檻的不同,而是北交所上市企業必須來源於掛牌滿一年的創新層公司這一“層層遞進”的上市制度。該制度下,相較滬深市場,即便北交所在發行審核上做不到“完全不審”,至少可以做到“少審”或“快審”。因此,預計未來北交所出現IPO堰塞湖的可能性極小。

  同時,王晨光強調,改革新三板、降低新三板投資者門檻會分流A股資金,對A股造成“抽血”效應的觀點,是完全站不住腳的。我國資本市場並不缺錢,缺的是好的投資標的和投資機會。北交所的開市,恰恰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優質中小企業早中期成長階段的投資機會。

  展望未來,王晨光認為,北交所還有三方面的制度設計“想象”空間:一是投資者門檻繼續下調。二是出現兩融、北向資金入市等滬深市場制度。三是基於北交所的差異性,可以率先實施引入做市商實行混合交易制度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