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移動錢包”需要“防火墻”
http://www.CRNTT.com   2023-03-31 12:38:01


 
  值得注意的是,在支付安全方面,用戶不安全行為數量呈明顯下降態勢。調查顯示,2022年受訪用戶人均存在1.2個不安全習慣,而2021年人均約有2個不安全習慣。“所有支付密碼都相同”“有優惠促銷的二維碼都會嘗試掃”“換新手機時不解除銀行卡及不删除存留的敏感信息”等不良行為的發生率明顯下降。調研顯示,在面對移動支付安全問題時,有37.1%的被訪者對自己在移動支付安全性方面的自我保護能力非常有信心,47.3%的被訪者表示比較有信心,同時還有15.6%的人持謹慎態度。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目前移動支付仍面臨一些安全方面的問題和挑戰,比較突出的是,個人信息和隱私安全面臨挑戰,一些涉世未深、存在信息鴻溝的年輕群體和老年群體容易受到網絡詐騙影響;同時,由於資金快捷與不法分子手法隱蔽,導致資金追蹤溯源難度較大等。

  支付安全形勢嚴峻

  在移動支付快速發展、便利居民生活的同時,老百姓對移動支付的信賴度、使用度、依賴度不斷增強。《報告》提到,一些不法分子在移動支付全民普及的大方向中找到了“商機”。有67.1%的被訪者表示曾遇到過電信詐騙,22.6%的被訪者表示財產受到了損失,受損者的占比比2021年增長了8.6%。一些群體的移動支付風險更高,更易成為網絡詐騙受害者。

  最容易被盯上的是學生群體,34.7%的被訪者曾為獲取免費服務與優惠提供了個人敏感信息並遭遇欺詐。其次是“80後”“90後”群體,個人保護意識較低,面對“兌換積分詐騙”等逐利類的詐騙手段時更容易上當。“25歲以下年輕群體,在使用手機和銀行卡時個人防護意識欠佳,不良使用習慣個數高於平均水平,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更容易輕信他人。”中國銀聯有關業務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在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看來,部分年輕人儘管對互聯網等新事物更為熟悉,但缺乏深度金融知識,對社會瞭解不深,以至於更容易缺乏銀行卡安全使用意識,也更容易上當受騙。

  龐溟認為,各類移動支付風險較高的群體具有一定的共性,如對個人敏感信息警惕性不高、保護性不強;未能正確把握與處理使用移動支付手段時的安全性與便利性之間的關係;對逐利型詐騙手段與電信詐騙方式相結合的移動支付風險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防範應對能力不足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