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多元旅遊產品 五建議提升夜經濟效益
http://www.CRNTT.com   2024-05-27 11:52:11


盧金榮認為,新鮮體驗可為夜間經濟吸引人流。(大公報)
  中評社香港5月27日電/大公報報導,面對訪港旅客消費模式的改變,廠商會會長盧金榮認為,香港應順勢而行,多開發高增值的旅遊產品,例如綠色深度游、工業旅遊、一程多站,以及MICE(會展及獎勵旅遊)等,以吸引更多高消費旅客。同時,特區政府亦可多舉辦盛事,並建議與企業聯合推出消費優惠,吸引旅客和市民在港消費。

  盧金榮建議制定“香港夜間經濟發展藍圖”,加強政府引導,並針對香港服務業現時面臨的結構性問題,尋求解決方案,令夜間經濟得以持續發展。

  對此,盧金榮提出5項建議。一是“立長策”。大多數城市都會把發展夜間經濟,納入城市發展規劃和產業經濟的中長期策略,如特區政府要為人手不足、服務質素、科技應用等方面尋求解決方案。

  二是“重協調”。夜間經濟既屬商貿政策範圍,亦牽涉及城市治理和民生問題,特區政府除了為夜間商戶塑造有利的營商環境,亦需平衡經濟活動及居民生活和社區環境的考量。不少城市設有專門行政機構,以負責夜間活動的決策、統籌和管理事宜,並擔當政府、商戶和居民的溝通橋梁,建議香港可研究設立“官民共管”的統籌協調機制、加快規管制度的“拆墻鬆綁”,以及優化配套設施等。

  三是“拓內容”。各地城市近年著意把文化創意、體育、觀光、科技等新元素引入夜生活,打造新鮮體驗來吸引人流,維持夜間經濟的熱度。例如,倫敦、柏林、阿姆斯特丹、巴黎等城市開設24小時“不打烊”博物館,推出特色展覽活動。

  打造標誌性活動 研派福利

  四是“造亮點”。由特區政府與業界共同打造城市的夜間地標和標誌性活動,以作為城市的“夜品牌”,不但有助於增強夜間經濟的吸睛力與知名度,還能凸顯城市的特色與形象。

  最後是“擴需求”,建議香港可善用本地成熟的電子消費券的基建和近期向訪港旅客“派福利”的經驗,研究由特區政府推出“夜間消費券計劃”和支持業界派發“夜間優惠券”的可行性,借此激發本地市民和遊客的需求,直接為夜間經濟注入新動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