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媒體大亨為何爭相進軍“夕陽”報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06 12:00:24  


  中評社香港5月6日電/梅鐸控制的新聞集團向持有《華爾街日報》的道瓊斯公司提出收購建議,作價比道瓊斯原來的股價高出五成以上,儘管控制道瓊斯的班克羅夫特家族初步表示不接受,但金融市場認為梅鐸若再提高收購價,有可能打動班氏家族部分年輕成員,收購或可成功。香港《明報》今日刊發社評稱,梅鐸的收購是否成功,並非我們關注所在,事件值得媒體行業和公眾思索之處,在於報業被一些人視為夕陽工業,為何可以吸引高價收購?

  社評說,梅鐸近年多次公開表示,固定閱報人數持續下跌,報業前景黯淡,收購建議曝光後,他接受了新聞集團旗下霍士電視頻道的訪問,解釋高價收購道瓊斯的原因,他說優質財經資訊在全球各地都有市場,他希望借《華爾街日報》的力量和聲譽,為霍士開設一條財經頻道,與執牛耳的CNBC 頻道一較高下。他亦看重《華爾街日報》的收費網站,以及道瓊斯旗下其他財經資訊的電子數據庫,這些業務不受地域限制,比傳統報紙更有前景,因此高價收購是合理的。

  換言之,梅鐸認為道瓊斯公司有巨大的潛在價值,並不因報章讀者日漸減少而淪為夕陽事業,只要能釋放優質財經資訊的力量,以收費電視、網站、通訊社、數據搜尋服務等新的形式展現,從服務一國一地變成進軍全球市場,《華爾街日報》可以有遼闊的發展空間。梅鐸這份信念,很能對應全球化的趨勢和報業當前的局限,似乎為報業的再生提出一條值得探索的道路。

  然而,《華爾街日報》員工組織得悉收購建議後,迅速表態反對梅鐸入主,指梅鐸過去收購一些知名媒體後,對新聞質素和編輯自主不夠堅持,容易為商業或政治利益而妥協。梅鐸則認為,員工的反應不算激烈,如果他要收購《紐約時報》,恐怕員工已經上街遊行抗議。這段插曲顯示,梅鐸的形象偏向保守,不受思想開放的《華爾街日報》人員歡迎,對他的收購計劃構成一定阻力。

  社評指出,反觀持有道瓊斯的班氏家族,雖然家族成員已退出日常管理工作,但因為執著持守《華爾街日報》的傳統精神和價值,尤其是獨立思考和批判,備受員工和外界尊重,甚至梅鐸也承認他們是道瓊斯的良好守護者。由此可見,媒體東主對新聞自由是否有足夠的認識和尊重,也是影響一家媒體能否在全球化挑戰下不斷壯大更上層樓的重要因素。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