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電/據大公報消息,施政報告建議建設北部都會區,提供15萬個創科職位,更會增加合共約150公頃土地作創科用途,不單帶來培育創科人才的土壤,也提供不同機遇。北部都會區不單面對香港,也面對深圳,也有跨境的項目,盡享港深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紅利,幫助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近年在創新科技有一定成果,而在“再工業化”策略下,發展以新技術及智能生產為基礎的先進製造業亦大有可為,施政報告提出構建新田科技城,以發揮更具規模效益的科技產業群聚效應。
我們認為不單需要“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吸引優秀人才來港,分享經驗與技術,同時也要需要自家科技人才。要配合施政報告的宏願,培育科創尖子固然重要,同時也要大中小學全面配合培育科創人才。
我們建議在小學階段分拆科學及工程科,令新一代早接觸科學動手能力。高中的課程需要重組,令同學有足夠數理能力在大學理工科進修。為配合香港科創產業的龐大需要,我們建議大學教育需要容許人才轉跑道,這才是真工的靈活設計。另外,香港大專院校需要更多應用型課程,以滿足大灣區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大學課程也需要更貼合產業的需要,減輕中小企培訓人才的壓力。
施政報告建議把創科局改組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我們認為這有助勾畫未來創科產業的藍圖,把香港建設為國際創科中心。我們也支持科學園擴建及在流浮山興建標誌性的科創設施。施政報告有關建設創科中心也有其他落墨,例如建議於河套區港深創科園內設立“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科技園亦會成立“大灣區創科快線”,全方位培育初創,以及支援企業“引進來、走出去”;其他還有繼續以“創科創投基金”投資於本地創科初創企業等等,在載體、人才、資金上全力支持企業及人才開拓大灣區創科發展機遇。
相信特區政府的多管齊下,能夠從政策制定開始,透過基建及園區興建,提供土壤及機遇,令創科人才得以茁壯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