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港交所:外資入市中國興趣增
http://www.CRNTT.com   2024-05-24 12:27:24


港交所表示,“互換通”正在穩步發展,反映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投資興趣不斷增長。(大公報)
  中評社香港5月24日電/大公報報導,在內地和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迎來10周年之際,兩地監管機構推出更多優化措施,其中“互換通”便於日前從三方面進行優化。港交所(00388)市場聯席主管蘇盈盈表示,新優化措施向國際投資者傳遞了一個信號:“互換通”提供的不僅是風險對衝工具,更提供了一個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風險管理渠道,有助鞏固香港作為人民幣風險管理中心的地位。

  全球首個衍生產品互聯互通機制“互換通”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拓寬投資領域的新管道,自去年5月開通以來,成交量不斷增長,吸引了越來越多不同類型的市場參與者。截至4月末,市場參與者累計達成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3600多筆,名義本金總額約達1.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日均成交名義本金約為76億元。

  從月度數據來看,按月計算的日均成交名義本金增長近3倍,從上線首月日均約30億元增至2024年4月日均120億元以上。蘇盈盈認為,這一顯著增長表明“互換通”正在穩步發展,同時也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投資興趣不斷增長。

  優化措施推出首日成交59億

  近日,港交所與內地合作夥伴推出了一系列優化措施,包括“單邊壓縮”、“歷史起息交易”及“允許參與者進行遠期起息的國際貨幣市場(IMM)合約”。在優化措施推出首日,共26家境內外機構開展IMM交易,成交54.83億元(約59億港元)IMM合約,4家境內外機構使用了合約壓縮服務,共壓縮名義本金55億元。

  蘇盈盈表示,期待這些優化措施能夠吸引更多投資者來香港市場交易,特別是在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內地債券市場的興趣日益濃厚的背景下,這些新推出的工具和服務恰好能滿足他們對衝人民幣持倉風險的需求。

  多名人士也分享了“互換通”措施優化的好處,其中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互換通”讓本港和海外投資者能參與內地銀行間市場的互換產品,期待與內地合作夥伴共同優化和擴大各項互聯互通機制,推動香港和內地金融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金管局表示,下一步內地與香港監管機構將指導兩地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機構,繼續穩妥有序推進互換通業務合作,持續完善各項機制安排,助力穩步擴大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渣打金融市場部香港兼大中華及北亞區主管曾繼志指,隨著市場對互換通運作愈來愈熟悉,國際投資者對互換通北向交易的需求將越趨熾熱。

  在其他“互聯互通”渠道方面,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最新接受訪問時也分享道,現時70%資金都是經由香港進入內地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亦占相當比例,約三分二;可見北向通的重要性。陳茂波表示,不少國際投資者選擇經由香港進軍內地,主要因為對環境和法律體制的熟悉,讓他們更有信心。

  爭取年內放寬南向通限制

  就南向通情況,陳茂波指出,互聯互通機制內需要繼續豐富產品,讓內地投資者有更多選擇。以人民幣計價產品為例,讓內地資金使用人民幣購買優質、規模較大的股票,毋須承擔匯率風險。

  陳茂波又稱,特區政府正爭取今年內進一步放寬南向通限制,方便內地居民把資金調撥至香港。現時香港需要發揮好跨境財富管理中心的角色,讓內地監管機構放心,確保投資來港的外匯不會流失。特區政府與中央部委保持良好溝通,相信把關工作越堅穩,中央的信心就會越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