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時評:海外市場不是國產手機的救命稻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1 17:46:50  


  近期,有媒體推出國產手機加強海外攻勢的報道,並認為這是國產手機開始復蘇的起點。由此開始,國產手機將走上全面復興之路。該報道認為,波導、夏新、康佳等主流廠家的海外戰略已經成為手機廠家走出虧損泥潭的救命稻草,並宣稱TCL借助阿爾卡特的品牌,已經成功實現90%的海外銷售。 

  對此,筆者不敢苟同。我們的國產手機企業,在自身的基本功都還沒有練好,甚至在國內這個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市場上,連翻身都還沒有翻過來,就大唱進軍國際市場的調,這是不是有點捨本逐末的做法呢? 

  ●重戰術、輕戰略難長久 

  國產手機在2002年和2003年的輝煌是靠什麼造就的?我想很多人可能對這個答案並不陌生,那就是國產手機憑藉“人海戰術”、“保姆營銷”以及“農村包圍城市”等戰術贏得了暫時的輝煌。國產手機一度把洋品牌手機逼進了一個角落,最高市場份額在短時間內竄升到了57%,大有把洋品牌完全打敗的架勢。然而,國產手機這種講究戰術而輕視戰略的做法,後來也成為了國產手機的釜底抽薪之傷。 

  而在當時,可能連國產手機廠家自身都沒有去想過這樣的問題。“我們前面的路該怎麼走?”“在與洋品牌的競爭中,我們取得了短暫的勝利,但我們靠什麼持續這種勝利?”也許,在當時國產手機廠家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提出這些問題,的確有一些潑冷水的味道。但這些問題,當時的確是國產手機廠家應該考慮的問題。可惜的是,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沒有國產手機廠家去居安思危,以至於在手機行業的嚴寒到來之時,部分廠家沒有準備好足夠的禦寒棉衣,被殘酷地淘汰出局。 

  在經歷過國產手機的行業性潰敗後,國產手機廠家沒有找到可以拯救自身的靈丹妙藥。於是乎,在一些學者或者所謂的專家的“閉門造車”呼籲中,盲目地衝刺海外市場成為了部分國產手機廠家尋求自身突困的救命稻草,甚至有人宣稱:這是國產手機廠家第二次騰飛或者復蘇的最好機會。但是,貌似巨大的市場誘惑,實則佈滿荊棘,在這場前途未卜的國際化征途中,國產手機廠家也許付出的代價會更大。 

  ●售後服務弱成為走出國門的巨大障礙 

  企業之間的競爭,最基礎的就是產品的競爭。而產品的質量、產品的創新最主要體現在企業的研發實力上。沒有企業研發實力的提升,產品的質量就得不到保證,產品的創新也就不能適應市場,甚至有可能稱不上是產品創新,而只能說是改進或者模仿跟進。 

  國產手機廠家是從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基本上可以說是白手起家。而洋巨頭,包括摩托羅拉、諾基亞等跨國品牌,技術研發實力雄厚,在研發投入上也是一擲千金。摩托羅拉的研發投入資金每年都在幾百億元,比國內很多手機廠家全年的銷售額還要高。本身起點低,加上投入不足,國產手機的研發實力要想在短時間內追趕上國際洋品牌,可以說是不現實的。這也造成了國產手機廠家在這種不對等的市場競爭格局中,過分依賴與採取拿來主義,並沒有注重自身研發實力的培養與提升,從而導致研發實力一直處於劣勢地位,也導致了質量問題成為了國產手機廠家中最大的傷痛。在幾個被清除出局的國產手機廠家中,大部分就是因為產品質量。 

  在自身的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時,售後服務又成為了國產手機廠家的另外一塊心病。國家有關部門接受的關於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的投訴中,國產手機是排在前幾位的。以至於在二次購機人群上,大部分人選擇洋品牌。如今在市場經濟中,有誰願意做打著愛國的旗號,承受自身的權益得不到保證的事情呢?在國內尚且如此,如果走出國門,在國際市場上,會有好的結果嗎? 

  而國產手機廠家進軍國際市場,除了要過好產品質量關外,售後服務也成為了巨大的障礙。沒有雄厚的研發實力,就沒有過硬的產品質量,沒有過硬的產品質量,產品經常出現問題,就需要更多地資源投入售後服務。尤其在競爭規範和對產品質量要求特別嚴格的國際市場,國產手機廠家付出的會更多。同時,作為消費類電子產品,手機的使用頻率和自身的特性也使手機成為損耗最大的電子產品,這不僅僅要求過硬的產品質量,也對售後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售後服務網絡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並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的投入。而國產手機廠家剛剛處於走出國門的階段,售後服務難以跟上市場的發展,到時問題肯定一大堆,到處需要救火,何苦呢? 

  ●基礎不牢固 難抵大風浪 

  也許有人會提出疑問,為什麼國產手機在2002年和2003年會一下子火起來呢?問題恰恰在此,正因為是國產手機廠家一下子火起來了,所以也就火不了多久。因為,國產手機當時的“火”是建立在不牢固的基礎上的,是經不起風雨的。當時國產手機廠家是如何火起來的,可能很多人還應該記憶猶新,靠的就是“三板斧”。 

  第一板斧:“忽悠”消費者,什麼寶石手機、防靜電手機、防輻射手機、會跳舞的手機、納米手機等等,這些時髦和不著邊際的概念基本上都是國產手機弄出來的,“忽悠”得消費者心裏熱乎乎的。但概念的新潮並不能掩蓋質量和服務的低劣,於是,國產手機在這上面就栽了跟頭。 

  第二板斧:廣告+形象代言人開路。在2002年和2003年,國產手機的廣告投入是最厲害的,2003年的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競標,竟然有8家國產手機參加或中標,熊貓還榮登標王。而廣告只是一種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的行為,並不能帶給消費者實實在在的利益。果不其然,國產手機銷量在2004年急劇下降,廣告量銳減。同時,國產手機廠家當時聘請形象代言人的模式也是國外手機品牌甚至其他行業望塵莫及的。這種外強中乾的營銷模式成就了國產手機廠家暫時的輝煌,也成為國產手機廠家走向快速落寞的催化劑。 

  第三板斧:低價。國產手機採取的營銷模式是“農村包圍城市”。在二、三級市場佔有率非常高,並以低價實現快速銷售。結果,由於國產手機廠家基本上都是在農村市場和二、三級市場,這就造成了國產手機廠家之間的內訌,對國外洋品牌並未造成巨大的衝擊和挑戰。洋品牌頗有“坐山觀虎鬥”的味道,等到差不多了,再以巨大的優勢打壓,把國產手機廠家逼上絕路。這就是後來為什麼摩托羅拉、諾基亞接連推出低價手機的原因。 

  於是乎,國產手機廠家的日子不好過了。在經歷漫長而殘酷的嚴冬之時,有些廠家對國內的血雨腥風般的市場競爭不堪負重,把目光齊刷刷地瞄準了國際市場。瞄準國際市場本身並沒有錯,這是國產手機廠家謀求做大、做強的表現。但自己有幾斤幾兩,我想每個廠家心裏都有一把秤。戰場就在家門口,尚且有如此多的“先烈”型企業諸如南方高科、科健、熊貓等不堪一擊,要是戰場遠在千萬裏之外的異國他鄉,我們的產品質量、我們的資金實力、我們的營銷策略能經得起國際市場的大風大浪嗎? 

  而且,目前最熱衷於國際市場的國產手機廠家並不是做得最好的廠家,而是受困於國內市場的企業,目前也找不出什麼招來實現突圍,只有寄希望於另外一個渠道——海外翻身。今年國產手機廠家中的最大亮點,被稱為國產手機廠家中“一枝花”的聯想移動,在國內市場實現持續穩定增長,就並沒有一味地熱衷於國際市場,而是先修煉自身內功,努力做好國內市場,在鍛造自身競爭力的同時,做實自身的競爭基礎,再在適當時機謀求海外市場的突破。 

  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說過,企業在進行一項戰略決策或者進入一個新的市場時,不是要去做“可行性報告分析”,而是要去做“不可行性報告分析”。只有這樣,你才有十足的把握有所斬獲。(來源:中國計算機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