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7日電/粵港澳大灣區匯聚財富,據胡潤統計資料顯示,全球前100名房地產企業家中,超過一半(52位)來自中國,而單是大灣區已高占三成(30位)。學者認為,房地產為內地最早推動市場化的行業之一,推動個人財富快速累積。不過,有議員認為大灣區發展應防止地產化,注重創新科技和金融發展。
大公報報道,胡潤研究院昨日發布《2022胡潤全球房地產企業家榜》,首100名企業家總財富4.2萬億人民幣(約5.04萬億港元)。當中57名企業家財富較去年有增長,而百強的上榜門檻為175億元人民幣(約210億港元)。
榜單中房地產企業家的財富主要來源於房地產行業,財富計算的截止日期為今年1月14日。榜單中大灣區的富豪,香港共有14位,成為最多前百房地產企業家的城市;深圳有11位排第2,廣州有4位上榜排名第6。此外,有1位來自佛山。
港14富豪上榜 李嘉誠居首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餘凌曲分析稱,大灣區房地產開發企業是國內最早的一批市場化開發商,借國內特別是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價格多年暴漲的“東風”,開發經驗、個人財富得到快速累積。
富豪榜首三位分別為長實李嘉誠、恒地李兆基、碧桂園楊惠妍家族,身家分別達到2050億人民幣(約2460億港元)、1700億人民幣(2040億港元)、1650億人民幣(約1980億港元),會德豐吳光正為去年財富增長最多的房地產企業家,財富按年增長300億人民幣(約360億港元),總身家增至1150億人民幣(約1380億港元)排名躍升至第四。
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介紹,在全球前10名房地產行業企業家中,香港老一代企業家仍然占據主導地位,而六成以持有商用物業為主。至於內地方面,胡潤認為城鎮化率已經超過60%,百強房地產企業家之中,四成是以開發銷售物業為主,能看出未來城鎮化還有發展空間。
開發商轉型投身商業地產
餘凌曲相信,受“房住不炒”的政策影響,傳統“高周轉、高杠杆、高利潤”開發模式受到制約,開發商也正積極投身於商業地產、產業地產乃至科技創新等領域。”
光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林樵基表示,大灣區人均收入較高,發展潛力無限,料今年GDP增長有機會跑贏全國預期的5.5%。雖然早前深圳受疫情影響,但疫情很快已受控,香港疫情亦可望緩和下來,而華東地區如上海等仍受疫情影響,故預期大灣區經濟增長可望跑贏其他地區。
林樵基分析指,香港不少發展商早於大灣區有發展項目,內地發展商受調控政策影響,需出售資產解決債務問題,對香港發展商而言,是一個機遇,可望以較低價錢收購有關資產。
恒大陷債務危機 許家印身家少1800億
內房企業受債務危機拖累,榜上首100名富豪中有24位中國富豪財富縮水,占整體富豪財富縮水中的三分之二。恒大許家印占縮水富豪榜榜首,財富較去年縮水近1500億元人民幣(約1800億港元),身家仍有480億人民幣(約576億港元),排名第27位。
胡潤全球房地產企業家榜過去一年房地產企業家財富平均增長5%,但中國房地產企業家財富平均縮水3%。100位富豪中,36位財富去年下降,當中有24位來自中國,占了整體的三分之一。
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表示,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房地產行業深陷資金困境,加上購房者信心趨弱,導致銷售額下降,這進一步加劇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危機。
前10位的12位財富縮水富豪中(因有3位同列第10位),7位為內房企業家,分別位列前5位、第7及第10位,財富蒸發介乎10億至230億美元(約78億至1800億港元)。許家印、許榮茂、楊惠妍等家族在前3位,財富分別縮水75%、50%及21%。
備受債務困擾的恒大,據其在最近一次的投資者會議上披露的數據,恒大境外直接債務折合約217億美元(約1700億港元)。公司力爭7月底前提出債務重組方案。
恒大財務狀況轉差,負債高企,除影響許家印財富減少外,連帶投資恒大的華人置業也受累。華人置業大股東劉鑾雄及其家族財富減少13%或900億人民幣(約1080億港元),在財富縮水富豪榜中位列第6。
防止地產化 應注重科技金融
《2022胡潤全球房地產企業家榜》昨日出爐,前一百名中有三成出自大灣區。多名立法會議員指出,大灣區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不僅僅是房地產業,在人才、資金、市場等方面皆具備優勢,在人工智能(AI)、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方面極具發展潛力,足以與世界競爭。
立法會議員容海恩表示,現時大灣區有眾多創科企業入駐,涉及領域包括社交媒體、金融科技、大數據等,皆是熱門行業,區內產業發展多元化,前景廣闊。她說,本港各界亦多次敦促政府充分調動灣區優勢,發展大數據分析,與民生相連,緩解深層次矛盾。另一方面,疫情之下經濟受挫,創科產業發展有助帶動灣區經濟?復甦,亦給到年輕人新機遇,對於區內人才儲備與流動皆大有裨益。
立法會議員吳傑莊指出,科創最重要的是人才,灣區9+2城市中有不少國際排名靠前的大學,科研項目眾多,具備發展科創的天然優勢。創業需要資金,而香港是亞洲金融中心,區內的經濟實力不容小覷,對於初創企業而言集資更為方便。此外,灣區內的市場皆對新興事務十分渴望,而科創產業正是需要一個樂於“試新嘢”的目標客群,大灣區同樣具備市場優勢。
立法會議員孫東認為,大灣區在信息技術產業,如人工智能、數字科學等亦發展較成熟,具備“更上一層樓”的優勢。其次,因疫情全世界皆著眼於生命健康產業,包括生物科技等,正處於方興未艾階段,龍頭企業不多,大灣區在多城市協作下,相信能參與競爭、搶占先機。第三,綠色環保、節能減排日漸受到重視,在新能源、綠色科技領域,灣區內多個城市,包括香港,皆有相關規劃。他認為,大灣區在創科產業絕對不乏與全球其他地區競爭的能力,對此非常看好。
灣區財管需求大 商機處處
胡潤發布2022全球房產企業排行榜中,赫然發現粵港澳大灣區地產富豪數目多,這凸顯大灣區房地產以至經濟蓬勃發展,孕育不少高資產淨值家庭與富豪,為香港財富資產管理帶來黃金發展機遇,尤其是家族辦公室行業發展空間大,香港有望打造成為區內的家族辦公室樞紐。
位居全球第二大財富資產管理的香港,金融業發展具相當韌性,未有受到第五波疫情太大影響。事實上,隨著香港疫情趨緩,有望恢復與內地通關,令香港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從而分享國家經濟內外循環的增長紅利。例如粵港澳大灣區財富管理髮展潛力巨大,將成為香港金融業增長的新引擎。
有機構調查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高速增長,居民累積相當財富,估計擁有六百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富裕家庭數目達到數百萬戶以上,可知道香港財富資產管理大有可為。去年啟動的跨境理財通,未來有很大擴容空間,為香港金融業不斷注入新動力。
值得留意的是,近年家族辦公室行業(即管理家族資產)日漸盛行,成為全球財富管理業務發展新方向,對於香港而言實在機不可失。
財政預算案中建議為家族辦公室行業提供稅務寬免,將有助提升香港家族辦公室的吸引力,匯聚更多內外資金,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預期家族辦公室將成為香港金融業發展新亮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