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中國能夠建立起“命運共同體”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1-30 01:14:36


 
  “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也表明北京在改變多邊貿易系統中扮演領導者角色的決心。近來諸如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和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的貿易談判都表明,西方和美國正試圖用更小版本的協定來來取代數十年時長的多邊系統,《金融時報》的菲利浦•史蒂芬(Philip Stephens)更是將西方國家這一行為描述為“少邊主義(midi-lateralism)”。值得玩味的是,儘管中國當前已經是多邊貿易關係中最大的贏家,中國卻被TPP和T-TIP談判撇在一邊,事實上,中國可以與那些或多或少在經濟上依賴它的國家組團。

  然而,北京還得不斷地思索“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對周邊國家意味著什麼,更不用說其它區域的大國和強國了。作為一個相當全面的政治和外交術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需要被進一步界定。

  立陶宛維陶塔斯·馬格努斯大學(Vytautas Magnus University)社會人類學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施羅德(Ingo W. Schroder)將在命運共同體的國家描述為“具有相同的歷史並經歷了同種社會經濟結構化過程”。鑒於該地區歷史、文化、政治的多元性和高度複雜性,中國似乎除了通過主張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反恐主義來作為加強這種命運共同感的方法外,別無它法。中國不能指望借靠相同的歷史和類似的社會經濟結構化過程,更不能依靠相同的身份認同來創造一種命運共同感。有人會質疑,在沒有大量相同的準則和體系下,命運共同體能共同到什麼程度。北京似乎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困難,因而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區域和國際規則的制定過程當中去。然而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進一步來講,作為一個大國,中國可以向它周邊的國家“給”的很輕鬆,然而周邊的這些小國家“接”的可能就不是那麼舒服了。就拿韓國來說,韓國的經濟命脈越來越多的的依靠於中國龐大的市場,然而在國家安保問題上,卻仍然倚仗著韓美聯盟。如果中國打算在未來進一步推動“命運共同體”的建立,那麼北京不得不認真權衡來自周邊國家微妙、脆弱、甚至是隱秘的反應。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