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國和朝鮮爆發軍事衝突,那作為盟友的日本自會被朝方看作敵軍。理論上說,解禁自衛權有助震懾潛在進攻,但事實上,如安倍所描述的“緊急情況”一旦發生,由解禁自衛權而帶來的震懾將顯得毫無意義,因為朝鮮抱持的是“讓我們同歸於盡”的心態。此外,在日本海沿岸一帶,日本眾多的核電站將使常規進攻演化成為毀滅性的核打擊。
敵我狀況未向民眾說清,安倍便悍然以“保護日本國民”為名企圖修憲,這樣的做法顯得愚蠢。如果是安倍刻意隱瞞,那這場修憲則無異於對日本民眾的一次欺詐。
批評首相的外交政策當然容易,但作為一名政治學研究者,另一件事引起了我的關注:在安倍15日的新聞發布會過後,共同社做了一項民調,顯示48%的日本民眾反對國會解禁自衛權,另39%的人支持,而在安倍提出解禁自衛權呼籲的同時,安倍內閣的民調支持仍維持在50%之上。
或許,這屆內閣的高支持率是因為有“安倍經濟學”帶來的經濟復甦,以及在野黨疲軟等因素,但除了這些常理性援引,我們不能忽略的是民族情緒在作祟。
最近歐盟議會的選舉中,一個明顯的現象是各國反歐盟的右翼政黨大行其道,究其根源,是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形成,國家的力量正日趨減弱,這樣的大背景使人們越來越在意像國家、膚色這樣的象徵性符號。
這也是日本社會現存的問題,不少民眾不認同追求和睦睦鄰邦交的既有原則,即使他們知道,安倍扭轉安全政策的嘗試會帶來危險,然而,與危險同行的民族情緒卻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民族情緒正是安倍內在人格的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