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一個民族、台海兩岸的三黨演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07 16:50:19  


  作者:張明哲 北京 學生

  目前階段台灣海峽兩岸有三大政黨,共產黨、國民黨和民進黨。這次陳雲林會長率領海協會赴台進行兩會會談,取得了預期的成果,令人滿意。可是民進黨基於島內政治紛爭的需要,鼓動群衆走向街頭,反對陳會長赴台,反對兩會協議,反對馬政府,做了很出色的表演。

  許多人都擔心局勢失控,台北會變成曼谷。對此不必擔心,共產黨、國民黨和民進黨的三黨演義正是這個時代的精彩之處。 

  陳雲林會長在連戰邀請的晚宴上情不自禁的吟誦三國演義的卷頭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我們不由的感嘆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時代,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歷史人物。 

  20世紀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有兩個代表性人物,蔣介石和毛澤東。兩人爭鬥幾十年,焦點是由誰來代表一個中國的正統,所謂漢賊不兩立。當時國共兩黨在維護國家統一的立場上并沒有任何不同,只是兄弟打架,誰也不服誰,結果幾十年相互對峙,近於拔刀相向。懷著未盡的遺憾,兩大人物先後離去,形勢比人強,歷史的車輪繼續前進。
 
  80年代大陸領導人鄧小平開始大陸的改革開放進程,并以靈活的身段解決了香港澳門問題;台灣領導人蔣經國1987年開放百萬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開啓了兩岸交流的序幕,此外,蔣經國開放黨禁報禁,民進黨成立。鄧小平和蔣經國的歷史貢獻是開啓了兩岸交流的進程。 

  上世紀90年代是江澤民和李登輝的時代,辜汪會談即是在此大背景下展開的,兩岸通過政府授權的民間機構海基會和海協會進行協商溝通。隨後李登輝在台灣進行了民主制度改革,并且扶持了民進黨等本土力量的狀大,台灣意識增強。此時兩岸之爭不再是誰來代表中國的正統的問題,台灣已經基本放棄反攻大陸的想法,李登輝等本土力量逐漸有獨立的傾向,兩岸逐漸演變成分裂和反分裂之爭,這就是兩國論的出台的歷史背景。
 
  進入新世紀以來,台灣當局執政黨輪替。民進黨、台聯等成為李登輝政治遺產的主要繼承者,開始了台灣獨立的進程。國民黨在連戰的領導下開始反思改革,而大陸的共產黨的政策也在逐步調整。大陸領導人胡錦濤施行軟的更軟,硬的更硬方針,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劃清了底綫,大力發展兩岸經貿關系。民進黨與國民黨在島內的爭鬥愈演愈烈,朝小野大。國民黨和共產黨在反對台獨、主張交流下實現了2005兩黨領導人60年來的首次握手。民進黨的政策越來越不得人心,今年政黨輪替自然是大勢所趨。馬英九上台後,兩岸交流有所突破,民進黨為了反對而反對,是島內政治鬥爭的需要。 

  這次陳雲林在台灣的幾天中,台灣不止一次的向陳雲林解釋台灣是民主的多元化社會,聽到不同的聲音是很正常的,陳雲林表示“看到了也聽到了不同的聲音”,這些不同聲音就是民進黨所扮演的角色。

  陳雲林會長已經離開台灣返回大陸,未來兩岸問題的解決不能獨缺民進黨,因為民進黨是台灣的民進黨,更是中華民族的民進黨。就像孫中山先生所講“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兩岸之間的大趨勢、大潮流正是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兩岸同屬一個民族,解決兩岸的問題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共產黨、國民黨和民進黨三黨的演義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精彩,未來還將繼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