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劉性仁:陳雲林會長訪台後的省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09 16:12:41  


  作者:劉性仁 台北市 大學兼任講師

  陳雲林會長訪台圓滿結束,其中的過程有驚無險,民進黨抗爭的的過程令兩岸所有人民都感到遺憾,原本一樁嚴肅極具歷史意義的好事,可以解決兩岸現實問題的機會,卻因為民進黨的抗爭,產生一些瑕疵,蒙上了暴力的陰影,也留下了歷史的污點。

  馬英九這次展現了高度的智慧來化解可能發生更大規模衝突的機會,然而台灣卻失去了展現地主風度的機會,而相對來說,陳雲林會長則展現高度的智慧與妥當的做法,使得這次江陳會雖無一帆風順,但卻順利結束。因此兩岸在事後都應該更深入的檢討,究竟未來該如何做,使每一次交流能夠更加的順利,能夠在先經濟後政治的步驟下,共產黨與台灣各黨能交流見面進行意見交換,以使得兩岸的溝通未來能夠更加的順利,能夠減少兩岸交流的阻力,創造更好的機會及交流的條件。 

  首先,就大陸方面來說,陳雲林會長結束訪台行程後,想必對於台灣政治現況有了更接近事實的瞭解,也體認到這麼多年來,中國大陸對台政策及態度,確實還有尚待加強的空間,縱使大陸對台政策的做法並非鐵板一塊,而是靈活的調整與應對,但這幾年來中共對台政策及態度的軟化,為何台灣嗆聲的綠營民眾卻始終感受不到呢?為什麼嗆聲的民眾總是選擇性的記憶?這樣的現象的確值得大陸領導當局重新思考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現象?倘若如果這些問題沒有思考清楚,未來兩岸任何交流任何突破,恐怕都還充滿不可預知的變數,仍有不小的阻力,令人不敢過度的樂觀,而是在樂觀的前提下產生悲觀的擔憂。 

  其次,對台灣方面來說,馬英九堅持對的事情就要去做,這個方向絕對是正確的,千萬不能因為受到綠營的嗆聲就退縮,而是應該更積極的向人民勸說宣導兩岸交流與善意合作的必要性;綠營人士則產生了路線上的分歧,針對陳雲林來台,有些人無聲音無動作如謝長廷之流;有些人嗆聲大聲卻沒動作,如陳水扁之流遠走澎湖;有些人低調但卻以實際行動嗆聲,如蘇貞昌之流;有些人嗆聲大聲動作也大如蔡英文之流,帶領群眾向前衝。

  更奇怪的是呂秀蓮的前後說法,肯定陳雲林會長此次來台的種種表現及言論,但卻還是上街嗆聲,這種矛盾的現象值得玩味,在民進黨內,確實有一批人正處於矛盾的情緒當中,該往政治的死胡同鑽還是應當拼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對於兩岸政策該理性的走議會路線還是衝撞走街頭路線?這種矛盾讓綠營的支持失去理智而產生激情,對綠營民代來說,台灣政治現實迫使他們必須採取更激烈的動作,才能獲取綠營基本盤的支持。 

  陳會長來台事件結束後,首先,迄目前為止,在台灣仍有許多抗議之士或靜坐,或抗爭,或刻意找馬英九的麻煩,這表示在台灣,確實存在一批對中國大陸充滿敵意的人士,特別是為數不少的年輕人,年輕人對於兩岸未來是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這批嗆聲抗議之士有些沒去過大陸,有些去過大陸,無論去過或沒去過大陸,都沒有改變他們對大陸的看法,這些人私毫不覺得兩岸關係應該朝向和解的方向走,也沒有充分感受到中國大陸對台政策的調整改變,他們仍停留在過去“漢賊不兩立”的時代,大陸種種舉措,無論是官方或民間,一個“讓台灣不舒服的個案”都可以擴大,無限上綱,再配合特定媒體的宣傳,使得這批人對大陸產生牢不可破的敵意,甚至希望兩岸能夠關閉一切接觸,這些人在台灣是不可能消失的,因此想要改變他們的觀念並非是件容易之事,故大陸當局對於這批人,過去的策略及作法,顯然沒有達成預期的效果,而這批人是否透過交流能夠消除敵意的說法,自然也就有待觀察。 

  雖然消除不同台灣反對聲音極具有挑戰性,但大陸不應該放棄,而是應該以更積極的作為,釋放更多對台善意,來融化這批人的心防與敵意。對於大陸當局來說,許多泛綠人士到大陸去,或經商或參訪或學習或觀光,受到大陸各地熱切的款待,這批人回到台灣後,立刻恢復原本的面貌,並沒有將真實的情況反映給綠營的支持者,因此大陸當局或許也會調整及改變其作法。 

  筆者認為,要化解不滿民眾的情緒,一定要先清楚這批人反彈的理由與癥結究竟是什麼?方能對症下藥,他們不滿的是不是主權的問題?如果是,那麼台灣必須擁有一定國際空間的問題,實刻不容緩,應當立即研究並思考,當然這不是讓大陸放棄底線與堅持,台灣人民也都理解大陸絕不可能容許台獨,縱容分裂勢力,但大陸在對待台灣國際空間的做法上,是否可更加彈性靈活,在維持兩岸現狀的同時,讓兩岸慢慢消除衝突的因子,化解台灣不滿的聲音,使反對力量越來越無著力點,而在一個中國的基礎上,產生更多各表的空間,在相互不否認的立意下,進行更全面的交流。 

  總之,江陳會的貢獻任何人都無法抹滅,他帶來深遠的影響,對於此次陳會長來台,台灣以主人的立場來看確實有失風度,相信大陸當局能夠理解。而江陳二會後,我們需要的是更深刻的檢討,方能使兩岸有更樂觀的未來,對於未來的溝通才能更加的順暢,而化解更多的阻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