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B型台獨 國王新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02 10:45:41  


  作者:于振淩 台灣省台北縣新店市 文化工作者

  觀察數十年來兩岸政治號召的變遷,是件有趣之事。從中,也能看出國民黨具有何種身份證明,與其今後必然的言行。 

  毛澤東、蔣介石時期,兩岸政治號召的共同特質是“要統,反獨,要武”,“解放台灣”對“反攻大陸”。 

  鄧小平、蔣經國時期,兩岸政治號召的共同特質是“要統,反獨,不武”,“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江澤民時期,大陸仍為“要統,反獨,不武”,台灣開始變質成“不統,要獨,不武”,李登輝提出“兩國論”對抗“一國兩制和平統一”。 

  胡錦濤時期: 大陸改為“促統,反獨;軟的更軟,硬的更硬”,台灣已變質為“反統,要獨,不怕武”,陳水扁繼續以“兩國論”對抗“一國兩制”、繼續否認“九二共識”。 

  2008年,僥倖鹹魚翻身的國民黨頗為那個貌似合理的“不統,不獨,不武”號召而自以為是、洋洋得意。對於島內選民來說,“不統,不獨,不武”充其量僅與“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一般具有“其欠”“馬扁”功能,對於國民黨來說,“不統,不獨,不武”其實不諦是“脫胎換骨、東方不敗”的絕命招數。 

  在和諧、和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潮流下,此前十多年來島內李、陳兩人的號召,已證明違反中國人常識,毫不可取,斷不可行。大勢所趨,國民黨只能被迫在門面上飾以“不獨,不武”,藉此欺騙海峽兩岸及海內外中國人,而真正唯一在做而非被迫去做的,說穿了,是延續李登輝的“不統”。只有向洋大人宣示能做到“不統”,國民黨才能獲其認可,從而領到B型台獨(就是獨台)的身份證明。 

  然而,國民黨若明火執仗地去做“不統”,未免太明目張膽,過早暴露出B型台獨的身份證明。除了上述被迫裝飾的“不獨,不武”門面,國民黨仍需塗抹其他玩意,才能在那個已如國王新衣的B型台獨身份證明上,多添幾筆迷幻色彩。那麼,國民黨究竟還能矯飾什麼呢?既然,早已將孫中山和平奮鬥救中國的遺志棄如敝屣,自認為仍以“中國”為姓的國民黨恐怕仍舊只能拾起洋大人牙惠,拿著台灣可笑可恥的“民煮漬油”面向彼岸以推卸中國統一的歷史責任,並且,刻意漠視島內“要統,反獨”的民心、甚至在法律上繼續“民煮漬油”地歧視來自彼岸的同胞。 

  依靠“不統”獲洋大人認可,國民黨自不敢與洋大人唱反調。國民黨當然要繼續“不統”,不僅無能、不能“反攻大陸”,當然更無能、不會、也不必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只有延續李登輝的“不統”,只有在“統?不統!”一點上繼續朝秦暮楚、反反覆覆、進兩步退三步、前言不對後語,才是國民黨唯一出路,也是其今後必然的言行。只有延續李登輝的“不統”,去中國化的教育政策才得以繼續推行,B型台獨才得以代代相傳、生根茁壯,國民黨的身份證明才得以每四年“民煮漬油”地從洋大人那兒更新一次。 

  站在行正道、大一統的中國人立場觀察,國民黨“不統,不獨,不武”的號召,與李、陳兩人相比,並無二致。“不獨,不武”是假,否則何必購買洋大人軍火?“不統”才是真,匪此不足以鹹魚翻身。民進黨若不能從國民黨那兒學到點什麼或二黨乾脆合併成一“獨台黨”,民進黨再想“民煮漬油”地跟洋大人領取新的身份證明,“在我們這一生要看到”都不太可能了(套馬英九就職前接受美聯社專訪時用語)。難道,江湖上還有比國民黨“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的“不統”更絕命的招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