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兩岸軍事互信可由共編史書而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09 15:32:10  


  作者:段威 湖南省衡陽市蒸湘區 公務員

  自《聯合報》報導巴布亞新幾內亞拉包爾市叢林中埋有二戰期間倭寇所強征包括部分淞滬抗戰堅守四行倉庫官兵在內的中國軍隊戰俘遺留墳墓以來,到3月7日台灣方面的“國防部”舉行“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國軍陣亡將士總牌位”安靈典禮,入奉忠烈祠,抗戰將士英靈終於得以回到祖國。

  值得注意的是,台獨喉舌《自由時報》在3月8日也刊發了《二戰陣亡巴紐國軍 迎靈回台》的報導,在叙述“巴紐拉布爾市叢林中,埋葬千餘名國軍陣亡將士遺骨,其中包括死守上海八百壯士的部分官兵”,“忠魂回台”後,又稱“我國國防部人員在當地台商的協助下進行現勘時,中國派駐當地人員透過各種管道,企圖掌握現勘小組每天的行程,但並沒有派人攔阻,也未出面表示要將英靈迎回中國”。

  儘管該報天天處心積慮企圖割裂中國與“中華民國”、中國與台灣、“中華民國”與台灣的歷史、政治、主權聯結,蓄意淡化兩岸同胞人文和民族情感,但既不能、也不敢否認眾所周之的抗戰歷史,褻瀆中國陣亡將士之英名,更無法編造這些英靈是為“台灣國”而戰的謊言。

  岩里正男(漢名李登輝)之流尚可因其兄岩里武則死於倭據台灣之“事業”,到倭國神社憑吊,為倭奴獻身而沾沾自喜。但,《自由時報》所苦惱者,其所謂之忠魂回台之“我國”卻只能是台獨分子念茲在茲“啥米碗糕”的“中華民國”而不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台灣國",這些英靈將士所戰鬥、所殉國的中國大陸時空環境和他們所代表的中國主權圖騰與中華民族獨立更是兩岸包括台灣人、大陸人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永不磨滅的歷史繼承和道義。台獨分子越要遮掩扭曲的歷史,正應是兩岸中國人大書特書、共同銘記、彼此互信的歷史。 

  台空軍航空技術學院校長張延廷先生3月9日投書《聯合報》,提出“目前兩岸氛圍雖日趨和緩,但軍事及外交仍是壁壘分明。兩岸要增加互信,有必要縮小彼此間的歷史認知誤差,避免各說各話而沒交集。應該將中國近代史一些史實內容漸次釐清原委,以尊重史實來還原真相,才能增進雙方互信基礎,並打開心結做更進一步的交流互動。”誠哉斯言!張先生應是台空軍人員,其所言之中國近代史尤其是抗戰史當是兩岸軍方目前較易溝通探討、凝聚共識的課題,由此促進兩岸更多民眾共同承載民族意識、分享共同光榮。基於此,筆者以為: 

  1、兩岸軍方可通過退役人員、民間研究機構或智庫交流等方式選定抗戰初期國共兩軍一起參與之戰役或戰鬥(如忻口會戰中同時發生平型關戰役),作為共同課題,求真務實進行研究,共同發成果。   

  2、據《聯合晚報》報道,台灣方面“國防部”正規劃設立智庫,作為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初期接觸的白手套。這是一個善意的信號,大陸方面也宜盡快成立相應的對接研究機構。 

  3、共同研究應當先易後難、求同存異、尊重彼此政治立場,逐步擴大共同研究範圍。顯然,要求雙方短期內對“黃橋事件”、“皖南事變(台灣方面似稱“新四軍事件”)”達成一致結論是不現實的,但大陸上演電視連續劇《中國兄弟連》、台灣方面准演《集結號》就是良好的開始。 

  4、據“中央社”3月7日報道,台灣方面專案小組從巴新抄錄回來的名單共有636人,但可能並非全部都是陣亡將士,後續還要進一步查證相關資料。因迎回陣亡將士骨骸有實際上的困難,遺骨應會繼續留在當地,但台灣方面將會整理墓地、墓碑、墓志,定期祭拜,表達最高敬意。另據台灣軍方“軍聞社”3月5日報道,被倭寇送到巴布亞新幾內亞充當奴工約1600餘人,其中包含了當時在滇緬、華中等戰場失利的我軍戰俘及“八百壯士”計有70餘人。台灣方面專案小組根據相關史實紀錄調查,在拉包爾戰俘營中約有653人死亡,其中有259位官兵遺骸葬厝在該地。此次迎回259位官兵總牌位,其中可辨識的僅有陸軍上尉吳坤、陸軍上士孔憲章、上士曹友生。就此,大陸方面應當盡我所能,提供協查資料。對遺骨是否以及如何迎回,如何保護墓地等問題通過海協、海基兩會或其他民間協商方式達成一致(據2009年02月11日新華網援引中青在線-青年參考報道,台“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前副主任執行官陳興國中將也表示:“在迎回遺骨這件事上,如果能通過海協會和海基會進行溝通,應該會取得更好的效果。”),我駐巴新大使館亦當善盡照顧責任。如經查實,英靈仍有家人或後裔在世,應遵其家人或後裔意願回台或回陸。大陸方面亦可考慮依循對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將軍等抗戰殉國官兵之禮遇,對英靈授予烈士稱號,依法進行撫恤。 

  5、據“八百壯士”之一、也是當年拉布爾戰俘集中營湖北籍幸存者的田際鈿老人回憶,其所屬的戰俘營“中國軍人勤勞隊”160人中有部分新四軍和游擊隊戰俘。則國共兩軍官兵在拉布爾戰俘集中營的歷史即可成為現實的共同研究題材,尤其在幸存者所剩無幾且已經高齡的情況下,兩岸搶救、匯整資料的形勢更為急迫。對兩岸軍人共同苦難的如實記錄,更能激發兩岸軍人和民眾的骨肉同胞情感。若能及時以此為題材,精心擘畫,攝制紀實電視或拍攝電影,未嘗不能取得《海角七號》的成績。
 
  6、為增進對岸軍人對同屬中華民族的國家認同,個人認為,大陸方面對台灣方面武裝力量若繼續簡單稱呼為“台軍”,似有否定其自謂“中華民國國軍”中的中國元素之弊,又有流於“台灣軍隊”甚至於“台灣國軍隊”簡稱之嫌。建議大陸方面對其用語稱為中華駐台軍或戍台軍(中國)或中國軍隊(台灣)等更為妥帖的表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