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和平協定構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27 16:17:10  


 
  四,實施步驟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台灣島內政黨輪替已成常態,政治生態日趨複雜,歷史留給兩岸人民達成和平協定的黃金時間已經不多。尤其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的島內政治、經濟環境中,考慮到選票和連任問題,馬英九先生是否真有決心有魄力邁出協商討論和平協定的實質步伐?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此事既不能急,又不能拖,更不能畏難而退。面對這個十分艱巨複雜的政治工程,兩岸可以有一個預先相互醞釀、討論和協商磨合的過程。畢竟達成和平協定意味著需要雙方相互做出一定的妥協。如何找出雙方的平衡點?彼此又能作何種讓步?尤其是達成和平協定的方向,原則和步驟等等。處理這些問題,需要開闊的政治胸襟和真誠的善意,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操作藝術。因此,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於此事顯得尤為重要。 

  建議分三步走。第一步,在兩岸主管機構的主導下,向社會開放議題,匯聚各界智慧,鼓勵兩岸及海外學術界、媒體、民間社團及有識之士,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或兩岸聯合主辦研討會,就簽訂和平協定的目的意義、方向原則、功能性、可行性、複雜性及有關的條款草案、談判主體、難點細節、操作程序、法理基礎及民意傾向等問題,展開理性務實、深入活躍的探索、論證和切磋,抑或辯論,進行腦力激蕩和試溫,尋求更多的交集和共識,為下一步兩岸高層的正式協商談判夯實理論基礎和民意基礎。這一過程既是匯聚民智的過程,也是向民眾宣傳和平協定重大意義的過程。有了這個準備階段,也許可以避免發生類似這次簽訂“經合協議”引起的爭議和風波。第二步,醞釀、籌劃、成立兩岸“和平發展特別委員會”。或由兩岸主管機構“中台辦”和“陸委會”、海峽、海基“兩會”、國共論壇等將討論和平協定提上議事日程,進入醞釀、協商階段,擬定具體操作步驟和時間表,在此基礎上兩岸聯合組織寫作班子,共同起草協定文本。第三步,進入雙方民意代表機構批准程序,最後由雙方最高領導人正式簽署。 

  兩岸的迅速和解,必將引起海外及島內分裂勢力的不安和反彈,這些勢力一定會進行挑撥、杯葛、阻撓、干擾和破壞;一些島內本土力量,也可能將達成和平協定視為實現台灣“永久和平分立”的橋梁,尋求事實上的“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抑或三年後,如果不承認兩岸有九二共識的綠營代表人物重新上台,可能會導致和平協定夭折,引發緊張衝突,造成兩岸關係的逆轉和倒退。因此,在醞釀討論兩岸和平協定過程中,必須警惕防範這些潛在風險。 

  五,文本草案 

  為使和平協定這個政治願景早日順利剪彩開幕,兩岸學術界、智庫,媒體和有識之士,已在積極探索、設計相關的文本草案及有關構想。近半年多來,台灣方面已出現兩個關於兩岸和平協定的文本草案。一個是前海基會秘書長邱進益先生草擬的《台灣海峽兩岸和平合作協定草案》;另一個是台灣大學政治學教授張亞中先生去年在《中國評論》10月號上發表的《“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定”芻議》。大陸方面,也有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沈衛平先生近期在《中國評論》4月號發表的《兩岸和平協議芻議》。為探索兩岸在協定文本上反映出來的立場觀點能否形成交集和共識,尋求兩岸在協定內涵上更多的融合,我嘗試在上述文本和文章部分觀點的基礎上,根據大陸方面的一些主張,盡可能從兩岸較易交集的角度,也為兩岸和平協定擬訂一個框架草案,供有關各方參考。 

  建議協定的題目為《海峽兩岸和平發展基本協定》,重點如下: 

  1,兩岸堅持九二共識,認同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雙方尊重國際政治主流傾向,同意在涉及雙方共同權益之對外事務中共組代表團或協議對付第三方, 共同維護國家之領土主權完整及中華民族之最高整體利益。 

  2, 兩岸相互尊重對方在特定之歷史背景下形成的行政與政法系統及所實行的社會制度。雙方同意在國家未統一前之特殊歷史階段實行對等之政治互動模式。 

  3,兩岸承諾互不干涉對方政黨制度,主張兩岸各政黨平等相待,互相交流,共同促進兩岸之和平合作與發展。 

  4,兩岸同意達成政治和解,結束敵對狀態與軍事對峙,建立政治互信機制與軍事互信機制。 

  5,兩岸同意共同探索,致力尋求未來國家複歸統一之路徑,共同謀求中華民族之複興。 

  6,兩岸同意以和平方法解決歧見,承諾互不干涉對方內部事務。雙方同意互設代表處,建立長效協商機制,發展正常關係,在彼此同意之領域促進合作或建立共同體。 

  7,兩岸同意本協定由雙方最高民意代表機構批准;由雙方最高領導人簽署;具有法制與查證原則。雙方同意本協定之有效期為三十年。 

  建議本協定簽署雙方為:大陸方面——海峽兩岸和平發展特別委員會委員長;台灣方面——台海兩岸和平合作特別委員會委員長。 

  六,和平曙光 

  在此後若干年內,兩岸領導人及兩岸同胞,如果能夠審時度勢,抓住機遇,積極進取,破解有關難題,成功簽署和平協定,兩岸關係將出現歷史性的重大突破,全球炎黃子孫將為之歡欣鼓舞,國際政治格局將出現喜人的變化,亞太地區及世界和平穩定將更有保證。可以預料的是,達成和平協定將為兩岸帶來以下變化: 

  1,不論主流大國還是中小國家,再不易動輒拿台灣問題說事以謀取自身利益。 

  2,美國將以矛盾心態對待此事並調整對台軍售政策及兩岸政策。 

  3,台灣同胞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不斷增強;和平統一的新生代不斷成長壯大。 

  4,金嶝大橋加速建成;金門、馬祖可能撤軍,成為兩岸親密接觸的特區。 

  5,釣魚島及南沙群島可能出現兩岸海軍聯合巡邏艦隊。 

  6,兩岸一些駐外機構將會互派工作組,處理各自區域的僑民事務及涉外事務,海外中國僑民將會在同一時間同一場合見到“兩岸領導”。 

  7,兩岸最高領導人可能同獲諾貝爾和平獎,成為中華民族的英雄而名垂青史。兩岸執政黨及領導人在和平協定上體現出來的政治胸襟、政治智慧及民族大義,將贏得人心。 

  8,簽訂並遵守和平協定,兩岸免去衝突與戰爭之虞,實現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兩岸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緊密合作,成為名副其實的命運共同體。全體中華兒女攜手並進,同心協力建設美好的共同家園,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和偉大複興。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