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比傳統節日“申遺”更重要的是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27 22:32:48  


  作者:周正 山東威海 學生

  繼4年前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後,中國已啓動“端午節”申報世界非遺程序。該項目已由湖北省代表中國向聯合國遞交申報表。目前“端午申遺”已進入初評階段。 

  本次申報的遺產名稱為“中國端午節”,由湖北秭歸縣的“屈原故裡端午習俗”、黃石市的“西塞神舟會”及湖南汩羅市的“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江蘇蘇州市的“蘇州端午習俗”四部分內容組成。據悉,以上三省四地的“端午習俗”,已於2006年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也在去年首次成為國家法定假日。 
此前,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在中國引發了一場大討論,韓國的成功讓中國人開始關注自己的文化遺產了,網上支持端午節申遺的呼聲以幾十萬的速度增長著,我們在端午節這天放假休閑、吃粽子,但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端午節所承載的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呢? 

  有媒體披露,在各大團購網站上,粽子禮盒分別有標價3398元的端午神農禮盒、2398元的端午國賓禮盒,裡面除了8個內含鮑魚、海參、瑤柱等食材的粽子外,還有價值不菲的附加品。比如,價值2000元的慈銘體檢卡和價值3000元、可領取400公斤有機蔬菜的神農領地卡,等等。各地制作超大號粽子的新聞也屢見不鮮,廣東韶關8位厨師經過一個多月的反複試驗,制作了一只高1.5米、寬1.3米、重350公斤的巨型肉粽。 

  端午節儼然已經變成了“粽子節”,這其實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褻瀆。賽龍舟,掛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兒童戴荷包、五毒兜兜等傳統習俗已經開始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綫,多年以後,對於端午節,我們還能記得什麼? 

  如果我們自己都不了解端午節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即使端午節申遺成功了,那又有何用呢?我們紀念的是積澱了千年的歷史文化,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讓傳統節日流傳至今,關注點更應放在“文化”、“精神”的層次上,而不僅僅是節日的範疇。對本國傳統文化的保護缺失將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一種文明消失後不留痕跡,一種文化消失也不可恢複。而保護不只是專家學者們的責任,更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的傳統文化要靠我們自己來傳承保護。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等。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唐代文秀有詩雲:“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在端午節,在吃粽子享受假期的同時,請別將我們的傳統文化拋之腦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