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陳菊在北京說“馬總統” 艾怨式的柔性訴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01 20:10:59  


  作者:張國君 北京 資深媒體人

  陳菊一句“中央政府我們的馬英九總統”引發了無數的解讀。自模式的、炒作式的、劍走偏鋒式的不一而足。然而,均不見要領。因為沒人指出陳菊的高明之處、更沒人推論出她內心的沙盤推演過程。

  有個頭腦急轉彎:一只小船三個人,你,你的女友,女友的媽媽。如果船翻了,你先救哪一位?你答案的條件是:你的女友、女友的媽媽必須都高興。
標準答案:我一定先救未來的母親。

  這個答案的秘訣是:用通感概念偷換具體概念。

  陳菊不愧為一代政治家,這個技法被她運用得爐火純青。

  “中央政府我們的馬英九總統”一言出來。紅藍綠、台灣老百姓多方“滿意”。

  首先,本陣營滿意(甚至得意)。陳菊在北京說了聲“馬總統”,民進黨的獨派們就紛紛激動起來,肯定者有之、贊許者有之,甚至能有人“精神為之一振”,並情不自禁地齊聲背書“果然薑是老的辣”,頭號黨頭蔡英文還硬把“517”與陳菊登陸胡捏在一塊兒:“陳菊到中國大陸,是把我們想講的話大聲說出來,也可以當做五一七、五一八的延伸”,大有獨派團夥兒一夜之間全都有了“自摸”感覺的態勢! 

  其次,藍營滿意,一是台灣經濟的發展已經有了“共同賣台”的同盟者,執政前進的阻力會有某種程度的減小;二是,有了抵抗被扣紅帽子的實在工具。

  第三,紅營“滿意”。一是居於禮節和言論自由風範的展示及打開“民共”僵局的需要,談了再說,對話是第一位的。更主要的從邏輯、斷句以及句子成分有意省略等表述形式上已經讀出了這句話雖明帶機鋒,卻暗含懷柔的感覺。

  這就是陳菊的高明之處。

  原文是:“今年幾乎都是在台灣不(只)是高雄,整體來講都是負成長的,這點我們正在做。中央政府我們的馬英九總統,對這個部份感受到很大的壓力,我們台灣要去改善台灣的經濟。”

  這段話明說了就是“擺困難,要政策”,既然你們大陸支持馬英九,就沒有理由不支持高雄(陳菊)。因為高雄(陳菊)也是他統率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其實大陸對整個寶島都支持了,只是怕“王定南”分子太多而行動較緩而已)。困難擺的得體,政策要的理由充分,陳菊很務實。

  談話中,雖然植入看似“危險”的元素“馬總統”,但是表達的卻是艾怨式的柔性訴求,最終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胡錦濤與吳伯雄會談時提到的“支持高雄世運”給足了陳菊的面子,也間接地加持了陳菊(綠營登陸的先鋒官)。本來是“梅須遜雪三分白”,結果是“雪卻輸梅一段香”——擠兌得吳伯雄不得不在北京的新聞發布會上幹巴巴地植入“馬總統”三個字,以免回到本島挨罵。儘管國共兩黨有默契,仍使吳伯公顯出幾分被動。

  那麼,陳菊的如此“成功”、“老辣”秘籍何在?

  一是故意讓句子成分殘缺。依照“獨派”的邏輯,這句話如果說成是“台灣中央政府的馬總統”或“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的馬總統”那才是真正顯出“獨派”真正本色的表述方式。而句子的主要成分偏偏給你出現殘缺,既沒有“台灣”,也沒有“中華民國”。單單的一句沒頭沒腦的“中央政府我們的馬英九總統”看似承前省略,其實暗含玄機,營造出的是“台灣地區領導人”意涵與氛圍;

  二是故意使邏輯混亂。句子成分的殘缺一定導致語言邏輯的混亂。高超地運用這種混亂可以收到意外地效果。陳菊巧妙地利用島內綠營“中共不要只聽藍,不聽綠”的爭風氛圍和對中共“老大”的邊緣綠營的抱怨,讓這句看似成分殘缺、沒頭沒腦的“中央政府我們的馬英九總統”裹帶著港澳地區中層領導面對中央領導人談及曾蔭權、何厚鏵的感覺。在這裡“中央政府”已經有了“特首官邸”的味道。而“馬總統”呢,本質上就成了獨派謾罵的“馬區長”。

  三是製造斷句錯覺。“中央政府我們的馬英九總統”,每一個有過朗讀經驗的人都知道這句話的斷句應該是“中央政府、我們的馬英九總統”或“中央政府,我們的馬英九總統”。前者的成分殘缺、邏輯錯誤。就算是承前省略也應該是“我們的中央政府和我們的馬英九總統”。而後者無疑是正確的斷句方法。可是如果按照後面的斷句方法,再把上下文聯繫起來其人為製造出來斷句錯覺的意義可就非同一般了。——“今年幾乎都是在台灣不(只)是高雄,整體來講都是負成長的,這點我們正在做。中央政府(啊),我們的馬英九總統,對這個部份感受到很大的壓力,我們台灣要去改善台灣的經濟。”——怎麼讀都是地方政府在向中央政府求援!

  而陳菊後來的一系列言行不斷地固化“中央政府我們的馬英九總統”這句八方“滿意”之語的基本效應。“大陸之行是民進黨人破冰之旅”、“台灣人應該要有自信,不應該故步自封”、“北京和台灣距離也不遠”、“到過高雄才能真正了解台灣”、“絕不允許有恐怖、威脅等行為影響辦世運會”等等。

  有效地製造並利用錯誤,滿足八方視聽、觀感,這是經驗與功力的結合。雖不值得提倡,但是對於逢中比反的民進黨有識之士,確是不得不的選擇。

  推開一扇銹蝕斑斑的鐵門,就意味著整面不合時宜墻壁全面倒塌的開始,儘管這需要時間。

  有人會說,這樣解讀是否也有“自摸”之嫌?不會的,因為有胡錦濤加持陳菊作為鐵證!

  有人會說陳菊“馬總統說”吊詭。我認為她吊而不詭。只要你能從她的心理層面、社會層面、環境層面、技巧層面等較深的方面理解她。

   (作者 張國君 資深媒體人、國家科技部《跨世紀人才》雜誌創辦人、中國市長行長董事長城市經濟論壇創始人、主題城市概念首創人、台海問題業餘研究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