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馬主席時代的兩岸關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2 12:03:39  


 
  就拿賴幸媛的人事案來說,去年四月份賴幸媛人事案出來時,不僅大陸充滿疑慮,國民黨也強烈反彈,大家擔心賴幸媛可能會拖江丙坤領導的海基會的後腿。實際上,這種擔心對賴幸媛在馬的行政團隊中的作用理解錯了。如果賴幸媛對兩岸關系的發展有煞車減速的作用的話,那也是來自馬英九的旨意。賴幸媛在就任後的第一天,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受到的來自民進黨的炮轟絲毫不亞於國民黨。可以說,民進黨對於馬英九任用賴幸媛的用意從一開始就理解得比國民黨更加到位,他們不希望有綠色背景的賴幸媛為馬英九的兩岸政策背書。後來,當民進黨與台聯再次攜手時,台聯逼賴幸媛退出了台聯,以免被理解為台聯也站在賴幸媛的背後一起為馬英九的兩岸政策背書。馬英九提名賴幸媛,招至黨內反彈,但仍堅持己見,待到他提名原民進黨籍的沈富雄擔任“監察院”副院長,在國民黨占大多數席位的“立法院”行使同意權時,遭遇“下馬威”。此事讓馬英九認識到,國民黨既不能充分理解他的意圖,也不能貫徹他的意志。 

  馬英九回任黨主席後,能否完成對國民黨的改革,能否處理好國民黨內錯綜複雜的利益關系,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馬英九擔任黨主席,在貫徹他的政策意圖方面――包括兩岸政策,其主導性地位將大大增強。這樣,回任黨主席後的馬英九,對國共平台、進而對兩岸關系的發展肯定會產生影響。 

  以馬英九試圖掌握的這種平衡度為基准來衡量,國共平台對於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意味著什麼呢?對於馬英九兩岸政策的實施來說,國共平台有一種先行的作用。這種先行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前面所述的在他執政前國共平台即已鋪就兩岸關系改善的基礎;另一方面,它對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又起著一種拉動的作用。前者鑄就了馬英九在兩岸關系方面已有的成就,後者則讓馬英九擔心國共平台對他兩岸政策的影響過大。 

  國民黨執政以來,國共舉行過兩次高峰會談。就在同一天――去年的5月24日和今年的5月24日,在同一地點,馬英九在國民黨訪陸團行前接見了黨主席吳伯雄。在兩次接見中,馬英九都曾提示吳伯雄:海基會與海協會才是兩岸政府委托的第一管道,國共平台是第二管道,起“輔助”作用。在今年的接見中,馬更提示,“目前台灣已非以黨領政的時代”,黨政合作應“保持適當分際”。他不希望作為第二管道的國共平台,逾越作為第一管道的兩會協商,是為“分際”。可以看出,馬英九擔心國共平台的先行作用使得他試圖掌握的平衡發生傾斜,傾向他擔心被指責的“傾中”。 

  盡管如此,卻也不必擔心國共平台從此被撇開。在今年的“吳胡會”上,胡錦濤在談到國共兩黨交流對話的重要性時曾表示,“國共兩黨交流對話特別是高層交往對保持兩岸關系發展勢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話無異於暗示馬英九,如果他要繞開國共平台的話,他可能不再如以前那樣能從心所欲地要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對此,馬英九不至於無所顧忌。概言之,由於大陸方面的加注,國共平台應該能維持下去。只是,國共平台的運作卻無疑地會變得複雜些。而相對於過去一年來國共平台在推動兩岸關系方面的勁猛勢頭來說,這本身就意味著國共平台地位的降低。 

  馬英九回任黨主席後,雖不至於撇開國共平台,但隨著他在國民黨內主導地位的確立,國共平台至少將變成一個他可以直接影響的交流平台。可以預見,馬會盡力使國共平台與兩會協商之類的管道在他所追求的度的平衡上協調起來。這樣,大陸方面也將直接面對馬式的政策風格。雙方恐怕需要一個彼此適應的過程。 

  馬“總統”加上馬主席,馬英九還是馬英九,他的兩岸政策的基本理念和他試圖保持的度的平衡,仍不會改變;同樣地,他也表示,兩岸關系緩和與發展的大趨勢,不可逆轉。不過,還應看到,過去八年裡所儲積的動能和過去四年裡國共平台的推動作用,以過去一年裡兩岸關系發展的豐碩成果而將告一段落。兩岸關系將進入一個比較微妙的階段。 

  馬英九擔任黨主席前,國共平台對於兩岸關系發揮了最後一次的加速作用。胡錦濤在今年的“吳胡會”上表示,兩岸經濟合作框架(ECFA)的協商爭取於下半年起動。ECFA的簽訂,將是馬英九執政以來兩岸關系的發展所能達到的一個階段性的高峰。根據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原則,此後,兩岸會轉入政治議題協商的階段。因此,ECFA的協商與簽訂過程,可以說是政治議題協商前的一個試金石。 

  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因其綜合性,所以遠較過去所簽的那些協議要複雜;而且,台灣方面希望通過與大陸簽訂這樣的合作框架而打開與美、日、歐盟及東盟簽訂經濟合作協議之門,這實際上已涉及政治議題的邊緣;此外,民進黨已經決定就ECFA的公投展開連署,雖然公投的可能性極小,但無疑會增加馬英九凝聚島內共識的複雜度。從這幾層意義來說,兩岸經濟合作框架的協商與簽訂過程,確實一個試金石,測試兩岸的政治智慧和互動技巧。 

  一般觀察,馬英九會在第二個任期涉及諸如兩岸和平協議之類的政治議題。在胡錦濤最近的一些對台工作的講話中,也可以看到,兩岸和平協議的簽訂將是兩岸之間在現階段可以期待的最高成就。不過,這卻要取決於馬英九能否順利連任。在2008年的大選中,兩岸政策是他與謝長廷競選主張中最大的不同點;在過去一年裡,兩岸關系的緩和與發展是他最主要的政績。因此,可以判斷,2012年他能否連任,取決於他的兩岸政策的成敗。如果他未能連任,意味著他的兩岸政策在島內的失敗;而考慮到兩岸關系現有的成績和受到的肯定,設若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未能通過2012年的檢驗,則意味著未來三年兩岸在政策互動上的失敗;反之,如果順利連任,則意味著他兩岸政策的成功,也意味著兩岸政策互動方式的恰當,挾此之勢,屆時,兩岸和平協議的協商應能如期開展,并有望達成。 

  因此,對於馬英九出於島內政治環境的考量而在乎兩岸政策中度的平衡與穩健,大陸方面應予以適當尊重。以免失諸急躁,功虧一簣。 

  一旦兩岸進入政治議題的協商,問題將更加複雜。馬英九表示任內將以“三不”理念維持現狀。這只是他“任內”這一個階段性的政策目標,只有將這一階段性的目標置於一種遠景裡去衡量,才可以看清他政策的指向。那麼,馬英九對於兩岸長遠的未來,究竟有無一種遠景的展望呢?馬英九的就職演說或許能透露其中端倪。他在談到兩岸關系時說,“兩岸走向雙贏的起點,是經貿往來與文化交流的全面正常化”;在該部分的最後一節則說,“兩岸問題最終解決的關鍵不在主權爭議,而在生活方式與核心價值。我們真誠關心大陸十三億同胞的福祉,由衷盼望中國大陸能繼續走向自由、民主與均富的大道,為兩岸關系的長遠和平發展,創造雙贏的歷史條件。”這基本上是被陳水扁廢除的《國統綱領》的基調。從這一基調裡應能判斷一旦兩岸進入政治議題協商後馬英九可能的出牌。 

  經貿往來與文化交流的全面正常化,只是兩岸雙贏的“起點”;大陸的自由、民主與均富,只是在為兩岸長遠的和平發展創造“歷史條件”。然則,兩岸問題之艱苦複雜,和平解決之任重道遠,可想而知。 

  因此,我希望,在未來的兩岸關系中,雙方政策互動中的穩健,不是出於各自的策略,而是基於對解決兩岸問題的艱苦複雜和任重道遠的共同體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