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印度侵占藏南,有深刻戰略需求和思想淵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0 09:29:31  


  作者:馮禕民 四川綿陽 學生

  8月7-8日,在印度首都新德裡舉行了中印第13次邊界問題會晤。中印邊界長約2000公里,分東、中、西三段,從未劃定過邊界。目前,雙方有爭議的地區約12.5萬平方公里,主要位於東段藏南地區的“麥克馬洪線”附近。 

  藏南地區基本是無人區,但是印度侵占為何卻要侵占一個看似對其並無油水的荒蕪地區?從現實角度來看,有著深刻的戰略需求和思想淵源。 

  對於印度德國土防禦來說 

  印度的政治中心和首都距離我國並不太遠,均處在我戰略導彈的射程之內。自我國改革開放、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不斷增強,印度一直將我國視為假想敵。對於這樣一個巨大的潛在對手,印度當然要想盡辦法,盡可能的擴大戰略縱深。而有機會得到10萬平方公里的戰略縱深,怎能不讓印度心動? 

  第一,印度占領該地區以後,可以將戰略部隊部署在部署在該地區,依托有利地形,挖掘永久軍事工事,依照目前軍事裝備,其戰略核導彈的射程足可以覆蓋我國的成都、重慶、西安等重工業基地,對我國形成戰略威懾。(印度支持藏獨也是有此考慮) 
第二,喜馬拉雅山地形複雜,交通不便。侵占該地區以後,印度可以在其東北部形成一個天然的戰略屏障有效應對來自中國的戰略威懾。一旦中印邊界有事,即可調集軍隊在該地區與中國軍隊對抗,從而使使新德裡等政治、經濟中心免受戰爭毀滅。 

  從國內民眾角度上講
 
  首先,隨著印度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印度國民有了亞洲老大之感。印度很想做亞洲老大,但是前提是必須超過中國。面子很重要,所以印度急需一個能夠在國民心中強大的信號。邊界之爭無疑成了最好的信號,如果獲得了爭議地區,印度國民必將大肆渲染,將其視為崛起的里程碑。 

  其次,中印邊界衝突時,印度損兵折將。我擊斃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繳獲了大量的裝備和後勤物資。這在印度的歷史上時一個巨大的恥辱。為了雪恥,印度民眾自然很支持政府行為。有了國民的支持,印度政府自然顯得很強硬。如果能夠永久占領該地區,無疑是對國民最好的慰藉。 

  從思想角度上講,印度侵占該地區是“大印度聯邦”思想在作祟 

  “大印度聯邦”本是英國殖民者以印度為基地,向周邊乃至東亞和印度洋沿岸拓展勢力範圍的戰略構想,想不到尼赫魯卻對它格外欣賞。他早在1934年就在自傳中寫道:“我個人對未來遠景的看法是這樣的:我認為將來會建立一個聯邦,其中包括中國、印度、緬甸、錫金、阿富汗和其他國家。”後來他又在《印度的發現》一書中作了修正,把他的“大印度聯邦”定格在印度洋地區、東南亞和中亞西亞,而印度必將成為該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尼赫魯還一廂情願地設計出一個“理想邊界”,即將克什米爾、尼泊爾、錫金、不丹和阿薩姆作為印度的防務內線,把中國的西藏作為“緩衝國”納入印度的勢力範圍,將“麥克馬洪線”和“約翰遜—阿爾達線”作為印中理想的邊界線(麥克馬洪線和約翰遜—阿爾達線是以英國殖民者的名字命名的。該構想可謂是自不量力,然而印度當局卻並未覺醒,反而行動積極。 

  綜合上述,印度侵占我藏南領土,有著深刻的戰略需求和思想淵源。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