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漢字整形,請別瞎折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02 15:41:12  


  作者:李兆清 江蘇省南通市 南通大學廣電新聞班學生

  截至8月31日,《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結束,漢字整形迎來民意“審判日”。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將把接收到的意見匯總後上報國務院,最終由國務院決定究竟改不改和怎樣改。該司同時透露,鑒於目前外界反對的聲音比較多,最後也可能不會改。(《新聞晨報》9月1日) 

  浩浩蕩蕩的漢子整形工程終於出現了一些眉目,不過最終由專家費勁九牛二虎之力討論出來的整形方案,還是要經過國務院主管部門的審核和民意的審判。專家給漢字整形的初衷是讓漢字更加規範,而民眾願不願意漢字被整形,則主要看是否毀壞了約定俗成的規矩。民意規矩,不成方圓。畢竟每一個字,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字形的改動,都要牽涉到今後漢字的正確與否的辨認問題。
 
  雖然此次漢字整形,僅僅是對浩如煙海的漢子進行小打小鬧,44個漢字要被刮痧療毒、要符合專家眼中的規範,這本無可厚非,但專家們辦事的效率值得商榷。《通用規範漢字表》的研製工作始於2001年,八年磨一劍,所下功夫不可謂不大。44個漢字整形,先後召開學術會、審議會、徵求意見會等大型會議80餘次,參與討論的海內外專家學者3000多人次,前後修改90餘稿。投入如此眾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然後以規範化為標準,來更改業已約定俗成的漢子的寫法,著實讓人痛心其效率之低下。

  重視科學技術、支持學術研究,這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國家的財政應該花在刀刃上,不能徒勞無功地花費在一些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上。漢字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就像衣食住行、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樣普遍。沿襲近半個世紀的漢子的寫法,有朝一日要被人換掉顔面,無論是誰也不會樂意。而且,花費了如此眾多的功夫,最終就換得了這麼一點點科研成果,納稅人的錢真的花到要害之處了嗎?想想,還有多少中西部的失學兒童,還有多少殘疾人,他們需要我們伸出援助之手。破費這麼多人力、財力、物力,去搞所謂的科學研究,是“學術不作為”的生動體現。

  漢字的特殊在於,漢字是傳承文化的紐帶,是中華民族得以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法寶。漢字維繫著炎黃子孫的民族情感,不管是大陸、港澳台,還是海外僑胞。對漢字進行小小的手術,民族情感的匯集就會成為大問題。這是事關漢字的臉面小問題,但也是事關華夏民族臉面的大問題。不能動不動就給漢字整形,就去瞎折騰,最終只會搬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毀壞了自己的學術聲譽。

  幸好,專家的意見並不是最終的結局。漢字是否整形,還沒有最終拍板。相信主管部門在進行審核時,會充分聽取民眾的呼聲,考慮民眾的意見和建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