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地區社會行政倫理的認同缺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06 23:04:24  


  作者:鄒雲強 福建福州 國企職員

  台灣社會面臨的一個重要的行政倫理困境是國家、民族認同的困境。國家認同是指政治人在以主權國家為主體的國際社會中對待特定國家的情感歸屬取向。民族認同則是從血緣、文化意義上的認同,與國家認同互為補充。
 
  不能輕視國家、民族認同的重要倫理意義。統一清晰的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對於培養民族凝聚力、民族歸屬感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個人從內心深處認定自己身份的一個重要標識,也就是說一旦一個人沒有了明確的國家、民族認同,也就成了流草浮萍一樣,成了沒根的人了。對於一個公務人員、一個行政人員來講更是重要,當你不知道努力奮鬥,拼搏風險是為了誰而付出的時候,那這個公務人員的倫理必定出現很嚴重的扭曲了。
 
  20世紀70年代以前,絕大部分的台灣人民的國家、民族認同是完全的中國認同,他們認同自己的中國人身份,認同的是歷史上的“中華民國”這一殘存歷史符號,並希望能為自己的祖國的統一和進步付出努力,儘管那時候也存在一些台獨和親日的思想,但是那時極少數人的。

  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以來,隨著蔣經國先生推動民主化的進展,在李登輝集團的蠱惑縱容和陳水扁集團的積極調撥下,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開始出現變質了。台獨意識、皇民情節、反華意識等等沉渣泛起。很大一部分人的中國認同模糊了,有了台灣獨立的意識,但是他們又的的確確沒有實現所謂的獨立,他們所奉行的法統又仍然是所謂的“中華民國”法統。尤其是民進黨執政的八年,“中華民國”的“總統”帶頭高喊打到“中華民國”、帶頭高呼“中國是敵國”的諷刺場景隨處可見。當然,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民眾和政治人物比如連戰、馬英九、宋楚瑜等領導的國民黨系統的政治體系和大量具有外省籍背景的台灣民眾,仍然堅守自己的傳統國家民族認同,但是也不得不在選票壓力和大社會氛圍之下搖擺不定。

  這個時候,台灣社會國家、民族認同開始出現一定的矛盾和危機,台灣社會的行政倫理也就跟隨出現危機了。

  儘管縣市行政的政治性較小而是直接面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但是每一個縣市政府的行政人員也不可避免的面對這種倫理危機,究竟自己所服務的政府,是屬於哪一國的政府?自己所奉獻的“國家”是哪一個國家?隨著以民進黨、台聯黨為首的大量政客把挑動這種族群矛盾和民族、國家認同作為爭奪政治資源的一條捷徑的時候,這種倫理危機進入了相對惡性發展的時代,這是當代台灣的行政文化,包括縣市政府的行政文化的發展遇到的一個深層的危機,這是不能回避的事情。

  幸運的是,2008年,台灣人民用選票推翻了台獨的政權,在今天從台北當局,到各個縣市政府,正統的、積極向上的力量已經居於主要地位,台灣社會的倫理道德的發展,當然包括縣市政府的行政倫理的發展,總體而言,是在越來越朝向正面的方向發展的。這也是台灣社會行政文化能夠自我修復,自我優化的重要方面,值得思考與借鑒。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