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畢殿龍 中國 媒體
數周前本人寫過一篇應該堅定支持馬英九的文章,大陸和台灣的朋友都回帖或留言質問我,為什麼要支持馬英九?大陸方面部份朋友反對繼續支持馬英九的理由是,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政策是一種漸獨,號稱此生難見統一,是缺少和平統一的信心和誠意;而台灣方面的朋友則認為馬英九這種模糊目標是在討好藍綠雙方,不但讓人困擾,而執政能力更讓人覺得有點像扶不起的阿鬥。當初答應朋友另外行文回答上述問題,種種原因延宕至今日作答。下面就來說說,應該繼續支持而且更加態度明確、力度更大地支持馬英九的理由,以及應該如何支持馬英九,談談自己的看法。
馬英九的執政的現狀出乎了大陸官方和民間的預料,認為國民黨攜全面執政的優勢和大陸不遺餘力的支持,本應該在兩岸關係上有更加全民和深入的發展。但事與願違,國際經濟形勢和台灣政局的發展,讓兩岸關係的發展發生了窒礙。這就難免讓滿懷樂觀和希望的大陸民間對馬英九產生了失望和對其一貫堅持的“不統、不獨、不武”政策大加撻伐。至於大陸官方,也不乏躁進和盲目樂觀的判斷,對兩岸關係發展上也頗多缺少整體佈局和極大資源浪費的舉措,如多個省市領導整體出訪台灣,有解放軍背景的演員到台灣演出等,多有自我滿足,缺少實質性的意義。於此對應,大陸的對台灣的鷹派,更趁此發出強硬的聲音,希望馬英九在兩岸關係上有更加強勢的作為,這種認識更是一種一廂情願。
因為馬英九目前的能力連台灣內部甚至是本黨內部都難以全面把握,對馬英九提出更加進一步的要求不但強人所難,還很可能出現欲速不達的發效果。如果大陸不希望用和平以外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支持馬英九就是最好的選擇。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儘管是一種無法真的做到靜止兩岸狀態的描述,但總比民進黨掌權後公然的去中國化的台獨好,只要保持住兩岸全面深入交流的打趨勢,就等於沒有關閉兩岸和平統一的大門。如果大家留心觀察不難發現,大陸高層對台灣的政策已經有了微妙的調整,在論述上,給了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有了更大的默認,對“中華民國”給予更多的認同和給予更多的空間,孫中山是兩岸聯繫最好的政治紐帶。這方面馬英九和北京都有十分簡明有效的默契。大陸這一路線的微調,給予馬英九在兩岸關係更多揮灑的空間,也讓大陸自身兩岸關係的躁進情緒有了些許的降溫。
大陸如果認為繼續支持馬英九是不得不的選擇的話,那就需要在如何支持馬英九上,下更大的功夫。知道那些交流和政策是很容易引起台灣民眾反感,卻沒有什麼實質意義的,就減少這一的政策和交流,要調整交流的資源和方向。比如,兩岸討論和宣傳不能夠一廂情願,更不能自說自話,要一改目前的高來高去的交流策略,要善於利用經濟和人才資源,擴大民間交流,特別是網上民間的互動。在國際關係釋放上,要有更多的智慧,創造出適合兩岸和平和深入發展的、被國際社會認可和支持的獨特運作模式,在兩岸長期和平協議方面,設定一個中國前提下的許可國際介入模式,甚至不排除未來的多黨執政描述等等。
台灣方面應該更加堅定不移支持馬英九就更容易理解了。因為目前,既沒有罷免馬英九的理由,也沒有罷免馬英九的可能,台灣的社會經濟的發展,必須有更加全面的民意支持基礎才能夠讓馬英九有興利除弊的力量。如果因為看不慣馬英九本人的一些做法而放棄對馬英九的支持甚至加入到用選票懲罰馬英九國民黨的大軍中去,那只能是自掘墳墓,這種盲目的懲罰心態,只能讓缺少反省和論述的民進黨趁勢而起,重新掌握政權,讓台灣陷入更大混亂和長期的對抗之中。國民黨更沒有理由不支持馬英九。且不說馬英九沒有大錯,即便有大錯,也應該秉持民進黨對陳水扁支持的那種精神而不遺餘力地給予支持而不是相反。
台灣民間對馬英九的撻伐許多是被政黨和政客誤導的,是部份媒體因為自身和媚眾的原因而選擇性地放大和主導的,而國民黨缺少凝聚和戰鬥力讓馬英九失去了自身形象的防火牆,馬英九自身潔身自好的個性,讓行政資源和政黨資源白白流失,自身的能力和愛好道歉已經經常親自接受專訪,不但沒有為其加分個別時候反而造成了更大的困擾。
國民黨對馬英九的支持和對黨內戰鬥力的凝聚,自從金溥聰擔任國民黨秘書長之後已經有了很大改觀。馬英九也不再堅持一些對自己有利的,但卻是非正規渠道的方式和方法來提升自己的形象和能力。好聽點說,近兩年的執政,正在讓馬英九在政治和執政上變得成熟和老辣;不好聽點說,台灣惡劣的政治和媒體生態正在慢慢讓馬英九學壞。當然,國民黨特別是金溥聰對馬英九的加持可以做得更好,更加不動聲色,除了大膽利用行政資源和兩岸資源外,自身的行為方式也最好多一些智慧和方法,比如,國民黨主導的“國會”惡鬥的廣告,如果採取國民黨提供素材(鏡頭片段),在社會上有獎徵集創意,讓民間發出“國會”不得惡鬥、武鬥、空轉的效果會更好。而有國民黨對和行政部門對宣導政府政策有力的媒體多投入廣告(儘管有植入式行銷之嫌),讓政府部門官員多接受他們的採訪,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馬英九需要支持,而且馬英九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但支持馬英九是目前最好的選擇,卻不是唯一的選擇。兩岸人民對馬英九的觀察還在繼續,對他的最後選擇還沒有到來。最終馬英九被支持到什麼時候,大陸要看馬英九的行動,台灣要看馬英九連任的可能性。如果五都選舉之後,馬英九沒有連任的可能的時候,恐怕也需要未雨綢繆,馬英九本人也應該培植自己的接班人,以便讓自己的理想和政策的延續有個更安全的備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