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民進黨為什麼胡攪蠻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09 17:34:51  


  作者:岳寶明 山東濟寧

  台灣“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早前審查攸關采認中國大陸學歷的法案,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在提案說明時稱,大陸為的就是吸收台灣學生前往大陸念書,透過思想教育讓台生認同一個中國。她痛哭、哽咽地說,“怎麼可以讓台灣的孩子到大陸念書?拜托,至少讓孩子在台灣念一個學士吧!”管碧玲情緒激動,稱一旦承認中國大陸學歷,就是允許陸生可以來台考照,那麼未來台灣的孩子將與陸生一起爭奪白領階級的工作,而台灣的高教目前看來是讓陸生來補足招生不足的問題,但事實上,等到中國大陸對台生的吸星大法一旦奏效,台灣的學生全部都到大陸念書後,台灣的高教也會就此崩盤。

  管碧玲在胡攪蠻纏。大陸吸收台生前往大陸念書、大陸允許台生在大陸考照執業、大陸采認台灣學歷、台灣是否開放陸生來台念書、台灣是否開放陸生來台考照執業、台灣是否采認大陸學歷這六個問題雖然有局部交集,但事實上是六件各有獨立性的事情,絕對不能攪為一鍋粥。 

  第一,大陸吸收台生前往大陸讀書,是大陸單方面宣布的政策。來大陸念書的台生,他未來如果不打算回台就業,就不受台灣內部是否采認大陸學歷的限制,他可以在大陸考照就業,也可以到承認中國大陸學歷的外國去考照就業;打算回台就業的台生,是設籍於台灣的公民,他們的生存權不容剝奪,當然有理由通過“立法院”,爭取台灣教育部門對他們學歷的采認。 

  大陸吸收台生前往大陸念書的單方面政策,也不是什麼吸星大法,“台灣的學生會全部都到大陸讀書”的說法,荒唐得像是在嚇唬小孩子。以山東與北京的關係為例,山東生都可以報考北京的各大名校,但是也沒見山東生全部到北京去念書,家門口的學校入學門檻低、消費少、離家近,大部分孩子還是選擇在山東念書。 

  第二,台生可以在大陸考照執業,也是大陸單方面宣布的政策,是國家給與台生的標準國民待遇。台生持有在大陸取得的學歷、在台灣取得的學歷、在外國取得的公認學歷,都可以在大陸考照執業。此項政策面對的是台生,采認的是他們持有的大陸、台灣、國際三種渠道的學歷。 

  第三,大陸采認台灣的學歷的政策,也是大陸單方面宣布的政策。該政策牽涉兩部分人的利益,一是台生在台灣取得學歷,要在大陸考照執業的;二是陸生在台灣取得學歷,畢業返大陸考照執業的。 

  第四,台灣是否開放陸生來台念書?民進黨最開始阻擋台灣當局開放陸生來台念書,在教育界的強烈抨擊之下,有不再阻擋之意。大陸開放台生登陸,民進黨擔心台灣的學生走光光,擔心台生被大陸教育界“統戰”;如果現在決定開放陸生來台念書,台灣的教育產業就有了龐大的生源,民進黨所渲染的高教崩盤問題將不再發生,而且可以借機向陸生宣傳台灣標榜的“民主自由”,也來一個“統戰”,這樣有什麼不好? 

  第五,台灣是否開放陸生來台考照執業?馬英九政府現在已經決定不開放,這樣做儘管雙方很不對等,但是大陸也沒有再要求台灣開放。民進黨為什麼還故意糾纏這個問題? 

  未來不排除有一種可能性: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若干年之後,台灣經濟蓬勃發展,島內出現工人荒、人才荒,台灣可能轉而面向大陸吸引工人、吸引人才。現在大陸沿海地區缺工人、缺人才,就是從內陸高薪吸引,這就是未來台灣發展的前車之鑒。這種前景可能會加速兩岸人民的融合,也最不願意為民進黨所樂見。這個發展前景尚未被人道破,但筆者認為是民進黨強力阻擋兩岸加深經濟、教育等多渠道交往的深層次原因。民進黨在是否開放陸生來台考照的問題上死纏爛打,事實上並不是以台灣白領的利益為依歸,因為在目前的就業形勢下,執政當局已經承諾不開放陸生來台考照,白領的利益已經得到保障;但將來在台灣本土人才可能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社會需要的情形下,仍然要絕不開放陸生來台考照,是不是就是胡說八道了呢?立法院藍營拒絕將“不開放陸生來台考照”的政策入法,正是基於如此理性思考。 

  第六,台灣是否采認大陸學歷。在目前台灣當局不打算開放陸生來台考照執業的背景下,台灣當局是否采認大陸學歷,只與台生到大陸念書且一定要回台就業的這部分人利益有關,管碧玲情緒激動地瞎扯什麼“一旦承認中國大陸學歷,就是允許陸生可以來台考照,那麼未來台灣的孩子將與陸生一起爭奪白領階級的工作”,是錯亂了時空。現在台灣就業形勢嚴峻,馬英九政府說了不開放,這件事情已經塵埃落定,不需再議;未來若要開放,那時是台灣自己缺少人才,台灣有需要,而不是陸生來搶飯碗。 

  管碧玲所代表的民進黨,置台灣教育界生存利益於不顧。置民眾利益、尤其是在大陸學習的台生利益於不顧,將台灣普通民眾當作三歲小兒恐嚇,煽情哭鬧,故意將前述六個問題攪為一鍋粥,實際上他們懼怕的是兩岸青年學生見面、交流,產生友情、親情、愛情,以至於斷了民進黨的台獨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