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道德建設要重視發揮儒家基本思想的積極作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9 16:45:28  


  作者:賀蘭雪 北京 工作
 
  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客觀地說,目前社會道德整體狀況並不好,職業道德、家庭道德、社會德等方面的不良現象普遍存在。為什麼經濟在不斷發展,而社會的道德卻不斷滑坡呢?     
  
  一、市場經濟使許多人產生了不健康的認識和觀念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個方針符合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生產物質財富,人們追求物質利益是自然而然的事。市場經濟允許人們追求物質利益。物質利益刺激所有的人,包括沒有富起來的人。沒有富的想富,富了的還要更富,這種惟利最高的觀念,影響了所有的人。有人為了物質利益會不擇手段,道德被擱置在一邊。物質上富起來的人,追求享受,精神上空虛,為富不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注重物質利益沒有錯誤,但市場經濟也要求每一個人在追求物質利益的時候,首先應尊重他人和社會的利益。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制度建設有不完善的地方,群眾的法制意識不是很成熟,物質利益面前就客觀上存在許多空子或者說漏洞,一些人採取不正當手段得以發財,加劇了社會道德滑坡;貧富加劇使人心態失衡,轉而採取敵視社會的態度,或者轉入迷信當中,尋求寄托平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尤其是道德建設,沒有深入地、穩固地、自覺地生根發芽於人的內心,道德沒有形成普遍的自發的約束力。

  道德建設應該在歷史性民族心理基礎上,通過群眾的自覺行為而建設。良好的道德主要來自於群眾的自覺接受、追求和培養。主觀的說教往往不為人所接受。忽視歷史性民族心理因素,道德建設的根基就不穩固,就不能長久;國家這麼大,人口這麼多,行政的力量不可能滲透到每個角落每個層面,許多問題是法律無法解決的,道德建設就顯得重要,也顯得困難。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利用什麼樣的載體,使社會主義道德所規範的內容自然而然地成為人們內心默認許可的標準,是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個基礎性工程。

  二、所謂“先進文化”應該具有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 

  中央提出黨是中國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是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代表的論斷,指出了今後發展的方向目標。

  民族的復興,首先是精神、文化的復興,精神、文化不能自立自強實現復興,那麼經濟上的復興是很困難的;即使暫時繁榮了,也不會長久。首要的是復興民族精神。民族是具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呢,還是追求一種揮霍享受的意識?這可能會決定這個民族的未來和命運。資本主義在西歐的興起和發展,有一個前聲和基礎,是文藝復興。

  資本主義法治體系的歷史淵源在古希臘。資本主義體系有它的歷史淵源,它決不是憑空建造出來的。它有它們歷史性承繼和發展的過程。只要有價值的東西,他們從沒有毫無目的得拒斥。有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的文化就是先進文化 。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它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生產關係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當然能為社會主義所用。它有助於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只是形態上的對立,兩種社會在具體內容上有相通或相近的地方。體現在物質文明建設方面,任何形態的社會都希望發展,希望創造物質財富,這一點應該是相通的。在“精神文明”方面,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個形態中相通的地方是:資本主義社會也需要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提倡公德意識,以維繫社會的平衡和穩定。不同的是資本主義“精神文明”要求貧富不同的人們共處,以維護財富擁有者和享用者的地位和權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生產物質財富,人們追求物質利益,並由此而形成各異的財富層次和財富觀念,這個事實使我們迫切需要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迫切需要平衡不同階層不同人群的利益心態。

  三、儒家基本思想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性心理因素 

  儒家基本思想是有強烈思辯精神和現實功效的社會哲學,它的特殊功效表現在維護社會穩定、維繫人際關係和諧上。為什麼說是儒家基本思想?儒家思想內容龐雜,良莠並存,從孟子那裡開始,就夾雜了許多不健康的東西。西漢有董仲舒的天人神學,東漢有讖緯學,魏晉南北朝時的名教,隋唐佛儒交融,到以後的宋明理學,等等,許多內容是當時政權下的產物,維護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禁錮人的思想,政權色彩很濃。這些內容隨著時代的變遷早已被遺棄。儒家基本思想主要指孔子的思想,它探究人際間的行為準則和關係、以及個人修養這些人類社會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可以擯棄的基本內容,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孔子學說影響了中國幾千年。孔子生在一個紛亂的時代,沒有統一的王權,少了政治干擾,這就使他的思想能夠獨立自主地出現。認真探究孔子的言行( 《論語》中有不少孔子的弟子的話,並不完全代表孔子的思想。《論語》中孔子的個別話語,要從歷史的角度、結合特定的背景來認識),發現孔子對現實的態度和做法是務實的,是具有積極的入世精神。他的思想重視人際間的平衡關係,重視個人道德,維繫良好的社會秩序,非常有利於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和諧穩定。

  這裡簡略地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孔子的部分觀點認識。因為古今文字的不同涵義,有些解釋可能不一定準確。

  孔子說: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解釋:君子對於天下的事,沒有規定要怎樣做,也沒有規定不要怎樣做,而只考慮怎麼做合適就去怎麼做。現在看來,孔子這段話反對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要求人們不要墨守成規,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做任何事情。

  孔子對社會財富和經濟利益有自己很深刻很客觀的認識。他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解釋:金錢和地位,這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不通過正當的途徑而獲得它們,君子就不接受。貧窮和低賤,這是每個人都討厭的,不通過正當的途徑而獲得擺脫,君子就不擺脫。孔子更進一步把財富觀概括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取得財富的方式上,孔子認為: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解釋:可以去追求的財富,即使是替人拿鞭子(?)這樣的差使,我也去做。如果不是可追求的,還是去做自己喜歡的事。這反映出孔子的經濟價值觀是務實的積極的。販毒能發大財,但這種財富是不可追求的。修鞋也能掙錢養家,量力而行,這是可以去做的,有這個技能的人就可以去幹。

  孔子的“仁”是有條件和前提的。他說: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解釋:只有仁者,能夠喜愛(可以愛的)人,能夠憎恨(該受到憎惡)人。子貢(孔子的學生)問孔子:有能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解釋:有人廣泛地給人民利益,能救助眾人,這個人怎麼樣,算仁嗎?孔子肯定了這種做法並且進一步發揮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解釋:所謂仁,自己要立身首先要使別人立,自己要通達首先要使別人通達。能以身作則,讓人效仿,就是推行仁的方法了。這種先人後己的風格,以身作則的先鋒榜樣,正是共產黨人的風範。可見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對正氣正義的理解是一致的,只是在術語說法上有別。

  亂世則法家興,治世則儒家興 。孔子的思想在中國數千年延續存在,有力地維護了民族的同一和國家的統一,作為一種意識,深深地沉積在中國人的心理中。孔子的思想不是他一個人的主觀產物,孔子研究了他所處時代及其之前的文化成果,增益損減,結合自身實踐而提出了他的學說,他是一個集大成者。我們今天推進社會主義建設,不能不重視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潛在影響力,應該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結合起來。這樣的事實我們不能不承認:“中華民族在其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形成了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這些歷史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進步不斷揚棄和發展,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社會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把握前進方向,推進文化建設》《人民日報》2000 年3 月30 日9 版) 
如何對待我們民族的歷史性心理因素,是讓市場經濟的物質洪流徹底毀壞它,還是讓它自行消泯或者裂變,這是一個問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為什麼不能自覺地生根於人的內心?  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以中華民族歷史性心理因素為基礎,把二者結合起來,是加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

  “宏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決不能頌古非今,搞複古主義,而應當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於中華民族的遺產批判地繼承,吸取其精華,剔除其糟泊。”(《不斷地創造和推進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000 年《求是》雜誌第8 期)複古主義的實質是否定現實,它的體系內沒有繼承,它所提倡的東西不是現實所需要的,反而是現實所不需要的。歷史的傳統應該結合現實的生活和實踐,就是古為今用。儒家基本思想是剝離了儒家思想繁雜內容後得到的核心部分,是有價值的。

  五講四美三熱愛,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個人服從集體,奉獻在先,享受在後,各行各業的典型人物和模範人物,這些內容和這些人物的行為,和歷史上人們推崇、稱道的人、事的精神是相同的,和儒家基本思想所提出的理想人格“君子”的實質是一致的。所有真理的最終目標是相同的,儘管它們的實踐方式不同。孔子希望社會中每一個人都能具有良好的個人素質,能愛人及人,能以他人利益為重,同時也尊重個人權益,他希望社會穩定安寧,人人安居樂業,出現大同的理想局面。共產主義是馬克思主義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共產黨人為實現這個宏偉理想而不懈奮鬥,集體在先,個人在後,共產黨人身上體現出的正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追求和實踐的最高境界。

  四、重視儒家基本思想有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 

  “中國現時的新政治新經濟是從古代的舊政治舊經濟發展而來的,中國現時的新文化也是從古代的舊文化發展而來,因此我們必須尊重歷史,決不能割裂歷史。”(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 

  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這些科學的理論產生於實踐,反過來又指導實踐,任何時候我們都要遵循。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背離這些科學的、基本的理論,背離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基本原則,就寸步難行,國家如此,集體如此,個人也如此。科學的理論從來都是一個動態的發展變化過程,他們沒有僵化自己的體系,而是建立在發展的基礎上。這是最能體現它科學性的地方。

  不能否認物質利益對社會的衝擊和人們道德滑坡的事實,以及西方價值觀對社會的影響,禮儀之邦面臨著嚴重挑戰!人們意識深處的走向將來會趨向哪裡,現在不好說,但有一點趨向可以看出,那就是民族歷史性的道德觀念在他們的意識深處已經開始淡化了,或者已經開始消亡了。

  物質上富有的人思想道德狀況怎樣?他們現在講不講馬克思主義,學不學唯物主義和辯證法,他們的理想信念是什麼?如果只是為了賺錢,賺了錢只是為了享受,那決不是一件好事。我們可能忽視了對那一部分掌握了巨大社會物質財富的人的教育。這部分人的道德狀況,完全是個人行為,以經濟利益為標準,好壞與否,周圍沒有任何普遍的道德約束與制衡,也沒有任何引導,處於盲目狀態。他們的道德觀念從心理上基本傾向、認同於西方的觀念和生活方式。

  強調物質利益的時候應該堅持正確的觀念心態。十多億人民群眾的自覺教育更是至關重要,對廣大群眾的教育不可能像對黨員幹部的教育那樣深刻、集中、全面,而且,群眾的接受能力也有限,群眾思想意識中存在著的空白點怎麼辦呢?以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來催化中華民族歷史性心理因素,生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德之花。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傳統思想文化結合起來,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