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常回家看看”,說著容易做到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07 22:27:16  


  作者:李兆清 江蘇南通人 職員

  近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工作已基本完成,民政部副巡視員吳明透露,老年法此次修訂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規定,“家庭成員不得在精神上忽視、孤立老年人”,特別強調“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要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人”。(1月6日《廣州日報》) 
  “常回家看看”被寫入新修訂的老年法,並且將會被民政部近期上報國務院法制辦。曾幾何時,那首溫情的歌曲《常回家看看》感動了多少人。尊重長輩、孝敬父母,喚回了久遠的記憶。父母把我們養大成人,付出了很多。他們需要我們“常回家看看”。可當“常回家看看”真正要寫入老年法時,卻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探望老人,需要一份孝心。烏鴉反哺、禽獸跪乳,動物尚且如此,人又何嘗不是呢?可憐天下父母心,每個人都有孝敬父母的心。可是,孝敬父母不能建立在空中樓閣上。年輕人為了夢想來到大城市,為了謀生計在城市裡工作,以更好地改善家庭生活,年輕人也有年輕人的苦衷。年輕人怕耽誤了工作,雖然有部分人是作為借口,但更多的訴說的是實情。
  探望老人,有了孝心還不夠,需要節假日的時間。很多人想通過節假日加班獲取更多工資,這也是實情。教師、公務員能享受充足的假期,以追逐利益為初衷的私營單位就不一定了。很多私營單位在節假日問題上不能很好地落實到位,經常節假日加班卻不能支付足夠的加班工資。勞動者休息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如此一來,探望父母也就成為空談。
  將“常回家看看”寫入法律,有其合理的初衷。已經步入老年化社會的中國,鄉村地區有很多老年人,年輕人大都到城市裡打拼,尤以北上廣為最。城市裡的喧囂與繁華,吸引著充滿夢想的年輕人。而今的養老模式,有家庭養老、社區養老。但很多時候,兒女不在父母身邊,卻是常態。很多兒女遠離父母,在陌生的城市裡打拼,回家一趟說不定又遇上堵車,這就涉及到交通運力的問題了。
  兒女“常回家看看”,這是天經地義。但在現實生活裡,“常回家看看”變得很是奢望。不是沒有孝心,而是沒有時間、沒有金錢,抑或是交通運力緊張,這些都可能讓“常回家看看”成為空頭支票。其實,最本質的還是城鄉二元差距的問題。如果城鄉一體化進一步推進,年輕人不需要過多地湧入城市,那麼孝敬父母的兒女們“常回家看看”,就不會那麼奢侈了。
  子女“常回家看看”,有孝心還不夠,還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很好地解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