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一國兩區”:馬英九被逼出來的智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1 21:01:40  


  作者﹕ 畢殿龍  評論員

  馬英九的“一國兩區”後,一時間,表面上看,是兩面不討好:大陸並不太熱心回應這種沒有實質性的進展、風向球式的說法;民進黨則罵其混淆了台灣的國際視聽,降低了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是一種退步。如若不是民進黨被綁架準備特赦陳水扁的問題出來為其解圍,馬英九在台灣遇到的攻訐和阻力會更大。但深入觀察分析,“一國兩區”的提法,實在是馬英九被逼出來的智慧。後續如果其夠魄力,未嘗不是兩岸和平協議的序曲。

  “一國兩區”被逼出來的智慧 

  一國兩區按照台灣的說法,並非是馬英九新的發明和創造。李登輝以來,台灣就一直有這樣的提法,蔡英文甚至有一國四區的提法。一國兩區不但在前任藍綠陣營的關鍵人物認可和提出過,更重要的是,其符合台灣所謂的“中華民國憲法”的精神。所以最多這種提法是舊曲新唱。

  馬英九之所以此時找出這種說法,實在是被逼出來的智慧。大選之前,馬英九拋出兩岸和平協議議題,差點讓其選舉崩盤,不得不用所謂的公投說消毒化解。但是兩岸和平制度化,是台灣的需要,也是馬英九執政的方向、歷史定位獲得的關鍵。“一國兩區”這種被藍綠都提過,也符合法律架構的說法,就成了馬英九兩岸和平協議簽訂簽訂民意積累和風向試探的最好的突破口。

  用這個作為突破,除了有上面所說法律基礎的正當性之外,也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功效。讓民進黨實際執行和提出過的說法,攻擊起來不能夠理直氣壯、無法傾盡全力。對大陸來說,一個中國的框架,符合兩岸和平協議談判的基礎,而且與先前大陸的“一國兩制”和台灣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相比,正好是處於一個中間的位置。怎麼說也是有了一些進步,為兩岸和平協議簽訂提供了一個雙方都可能接受的基礎。某些方面,這自然也是對北京方面的試探和預熱。

  另一方面,對台灣內部來說,這種提法,則不僅僅是放“風向球”式地試探,也是在提前進行法律、歷史、現實和民意的積累。如果要簽署兩岸和平框架協議,就不能原地踏步,就要化解民眾的疑慮,凝聚更多的共識和獲得對岸最低的認同。“一國兩區”此時提出,在民進黨看來說是,時機不對,而對馬英九來說,提出的時機則恰恰好。

  “一國兩區”的提法,在馬英九來說,並非一開始就是明晰的、有預謀的概念,而是在兩岸反對和支持盡快簽訂和平框架協議的多種力量拉扯下,被逼出來的一種智慧。這種智慧,即便沒有陳水扁特赦事件衝淡了綠營的反對力道,綠營也找不出更有力的發力點。現在就有綠營的一些智庫人士,如洪奇昌、郭正亮等,從正面和側面認同這種提法,即便謝長廷等強力反對的人,也只能質疑說,提出的時間點和地點不對等。所以說,綠營無論後續的反擊力道還有多大,馬英九這種提法和逼出來的智慧的運用都是很成功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