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早報:南海不需要槍炮 要遵循鄧小平理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0 11:47:16  


  中評社香港4月20日電/《聯合早報》19日報道,4月10日,菲律賓海軍在黃岩島附近抓扣中國漁民時,被迅速趕到的中國海監船制止。經過兩天的對峙,菲律賓撤走軍艦,改派海岸警衛隊船只前往“執法”,在中國海監船的阻止下,中國漁船離開。

  報道說,作為南海主權聲索國中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最強大的一方,中國這次處理與菲律賓的對峙事件比較克制。長期以來,雖然中國一直堅持對南海各島礁擁有主權,但並沒有動輒展示肌肉,恐嚇對手,基本履行了“奉行和平友好外交政策”的諾言。

  中國在南海所遵循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針,是南海地區得以長期維持和平狀態的重要因素。如果南海經常劍拔弩張、充滿火藥味兒,不僅周邊國家很難再談經濟合作和自由貿易,域外大國的介入恐怕也在所難免。

  處理南海主權爭議需要各聲索國、尤其是中國拿出更多的智慧,而並非更多的勇氣,更不是刀兵相見的魯莽。

  有人認為,鄧小平當年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已經沒有多少意義,反而成了套在中國頭上的“緊箍咒”,讓中國束手束腳,眼睜睜地看著別國搶走資源。中國不能繼續忍讓,而應果斷出手“教訓”有關國家。

  然而,南海糾紛並沒有到必須動武的階段,這次中菲對峙便是一個例證。菲律賓派出軍艦試圖抓扣中國漁船,中國只出動沒有武裝的執法船就迫使菲律賓軍艦撤離,說明菲律賓並不像某些輿論所描述的那樣“孤注一擲”。實事求是地說,菲律賓和越南都沒有與中國動武的意願和實力,美國或許有遏制中國的戰略意圖,但也不希望南海出現戰火,因為那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和平解決南海爭端的空間仍然很大,和平談判並不是軟弱。作為一個崛起的大國,中國在地區和全球的影響力不會因為主張和平而受到削弱,反而能得到包括爭議對手在內的更多國家的尊重。

  報道稱,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舉世公認,國際地位也節節攀升,“韜光養晦”和平外交政策功不可沒。而迷信武力、好勇鬥狠的做法不僅會破壞中國長期維護的南海和平局面,不利於中國經濟發展,還可能助長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給中國的和平崛起帶來隱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