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淡定下來才能看見真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25 17:21:29  


  中評社台北5月25日電/古人說平心靜氣、氣定神閒、處之泰然、或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今人則說淡定,其意大抵相似。古今中外,不知多少哲人皆指出,人只有在淡定的情況下,方能不受情緒干擾,看清真相。

  中央日報網路報社評說,現在的台灣,雖然不是選舉季節,可是各界好像都呈現一股躁動不安的氣氛,尤其表現在批判馬英九方面。從媒體方面得到的印象,現在是工商界反證所稅,市井小民反油電漲價,當然還有反美牛等等,甚至於還出現了許信良絕食抗議的荒謬場景。 

  五月十九日“總統”舉行記者會,醒報社長在記者會上忘了自己是記者,而扮演“立委”或民眾的角色,忘了那是提問題的地方,而不是發洩情緒的場所。雖然當事人為文道歉,但這已不是一個孤立事件,而是反映了我們社會,包括媒體似乎已失去了淡定的力量。我們認為,這是值得大家關注的問題。 

  面對政府的各項政策,反對者難免激動、情緒化,這是可以理解的。然則媒體的角色,是幫助社會發掘真相,尤其是事件背後的真相。老實說,這是一項很高的要求,媒體要做到這一點,至少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淡定,也就是不能隨著社會的情緒起舞,否則無法看清真相。第二個條件是專業,記者跑新聞,如果沒有專業,那頂多只能看表面,跟著別人口水而已。第三個條件是道德,不能把新聞當成特定立場或利益的工具。我們從最近新聞媒體的報道來看,具備這三項條件的記者與媒體有如鳳毛麟角。 

  先談物價上漲。最近有媒體用頭版標題來諷刺政府,在查察物價上漲問題上,表現得還不如媒體。這些報道,牽涉到專業與道德的問題。先談專業,所謂漲價,到底政府該不該管?在一個自由經濟體系內,價格是由市場決定,不是由政府決定,政府只能管壟斷、聯合行為、惡性囤積等行為而已。但依據該媒體的報道,好像漲價都成了罪惡,忘了台灣是一個市場經濟的社會。次談道德,此一媒體在報道時,甚至連促銷品回復原價都當成了漲價,這種心態,令人可議。簡而言之,媒體探討物價上漲,不是到賣場看物品價格,而是要去發掘是否有壟斷、聯合行為或囤積等現象。 

  再以油電雙漲為例,記者和老百姓都一窩蜂批評此一政策。雖然這些記者應該都知道台灣是能源稀少的地方,包括水、油、電都缺乏,但這是不夠的。例如台灣是屬於全球第十八位“缺水國”,但水費每度不到八元,而新加坡為13.6元,香港為19.4元,紐約為29.9元,東京為39.6元。從經濟學的角度,價格是制約人類行為最有效的機制之一。油電水價上漲,人民自然會採取節約之道,而這就是政策的本意,記者及編輯豈可不知。至於其它問題,包括公營事業的效率以及對弱勢團體的補助等等,都是另一層面的問題,與該不該漲價不能混為一談。 

  媒體是台灣由民主學步邁向民主成熟的關鍵,但現在的媒體不淡定,甚至於加油添醋,唯恐天下不亂,實在是令人為台灣民主的未來擔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