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證明“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是一敗筆。我很讚賞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先生就領土問題說“基於民族大義,必須堅持,一寸都不能讓步”的豪言,當然更希望他的具體行動,實在不願兩岸合作,你領導的台灣地區也可單獨行動,我們老百姓也理解你的‘親美友日’的難處,在釣魚島僅僅宣示主權還不夠,還要實際進駐,從而名附其實將釣魚島歸宜蘭縣管理,由於對日的實力,台灣難度較大,也可和大陸通過二軌、三軌取得默熙,大陸可作台灣的後盾,實在台灣不願意收複,待大陸收複了,那就不歸宜蘭縣下屬了,台灣漁民去捕魚就可以了,至於采油收益台灣估計就不應該有份了,出一份力、得一份利這很正常;在南海、國軍只守一個太平島太少了,應該有更大的作為,越南所侵占島嶼由解放軍負責好了,菲律賓所侵占中業島、馬歡島、北子島、西月島等島嶼就由台灣負責一舉收複,對付菲律賓,台灣的實力應該綽綽有餘、不在話下,而且這些島離太平島很近,就當練兵,免得買的美國爛武器軍演時拐彎打著自已,在中業島、西月島等島嶼、即使拐彎也是大海,不是嗎?美國說買了中國一百多萬飛機零件不合格,我的一個朋友笑說:是買的航模零件,是合格產品。也難怪日本購F35戰機時美國不保證性能,連他的高端魚鷹戰機也頻頻失事。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喊了幾十年了,日本有爭議、韓國有爭議、越南有爭議、菲律賓有爭議、馬來西亞有爭議、文萊有爭議、印尼有爭議,不撈白不撈、不爭議白不爭議,沒有爭議也要爭議,致使爭議越來越多,可沒有一家和你共同開發,南海開發了一千多口油井,中國一口也沒有,實踐證明”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這一政策是一敗筆。
有人說了,那時,我們的海軍實力不行,無法實行有效占領,只能擱置爭議。實際並非如此,越南為例,北越攻占西貢後,經過幾十年的抗法、抗美戰爭終於越南實行了統一,越南自已深知;沒有中國和蘇聯的支援他不可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尤其是中國最直接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援,即使是經過中越自衛反擊戰,他也深知反華是一極大錯誤,否則就沒有九零年越南總書記來中國成都對中國領導人說:“我們決心糾正錯誤,決不忘恩負義,要重新恢復胡志明主席的對華政策,恢復兩黨的傳統友誼。”我們對越南,即使海上沒有絕對優勢,但陸地還是有震懾力的,所以說海軍實力不行,只是一種托詞,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說法,朝鮮戰爭,有誰想到中國能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得頻繁換將,最後不得不到談判桌上來簽訂停戰協定,這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意志。況且,那時美國重點在歐洲、中東、以致反恐時還要中國配合,現在,中國人民就應該有維護國家主權的決心,這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這是一種責任感、使命感。
建國初期,毛主席去蘇聯一個多月,為了爭取援肋,受盡了斯大林的怠慢和泠遇,而最後所得到的援肋僅相當於給捷克斯洛伐克這個東歐小國的援助,因而求人不如求己,他就提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這一決策,中國就是依靠這一法寶,衝破了西方的封鎖,蘇聯的打壓,我們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原子彈、氫彈的衝天而起,衛星也上了天,儘管我們也走了一些彎路,也犯了一些錯誤,但那時有一種精神和志氣,就因此,引來了我們的對手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的在沒有鮮花、沒有紅地毯的中國之行,也因此,打開了中日邦交的大門,更因此,中國被亞非拉各國眾星拱月地送回了聯合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