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8月16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社論指出,民進黨蘇系“立委”吳秉叡日前有意提案修法,讓陸生納入健保,卻引發民進黨強烈反彈,不到三天就破功,黨主席蘇貞昌出面喊卡,吳秉叡更為自己的魯莽公開道歉。這一次納保風波果然成了反向的風向球,讓大家看到,口口聲聲要在兩岸政策採取務實作法的民進黨,根本還沒準備好。
民進黨黨主席蘇貞昌上台以來,民進黨與對岸關係,有融冰跡象,先是黨主席蘇貞昌恢復中國事務部;另外,繼蔡英文親信幕僚羅致政年初赴陸交流之後,另一位民進黨核心幕僚蕭美琴,也以民主基金會董事身分赴上海,參加上海東亞研究所舉辦的研討會。
蕭美琴分別受到蔡英文、蘇貞昌重用,更能精確掌握民進黨走向,因此,蕭美琴赴陸,名為參加研討會,但實際上絕對有交流溝通的意涵。即使蕭美琴都不諱言,中共太不了解民進黨,對岸學者也認為有必要多了解民進黨,因此民共之間雖然缺乏互信及了解,但有相互了解的意願,民進黨不會排斥。
確實,以當前民進黨與對岸隔閡的情況,交流一定比不交流好,加強溝通是化解敵意的第一步,但是若只空談交流,背後卻沒有一套務實的兩岸政策支撐,就會馬上露餡,反而凸顯民進黨仇中的封閉心態,這次的陸生納入健保就是絕佳的例子。
吳秉叡的主張引發強烈反彈,有人說,“拿台灣稅收去保障中國人權”、“健保預算都負債了還去供應他們”;坦白說,健保在台灣本來就是敏感議題,這些反應並不令人意外,真正不可思議的是,面對質疑,民進黨居然毫無辯護能力,只能立即改弦更張。
事實上,外籍生目前必須繳費才能納保,陸生納保當然也該比照,其次,使用台灣健保支出比重最多者,都屬重大疾病或老年人口,陸生多屬年輕族群,依常理,使用健保的比例偏低;因此,就利害的角度而言,陸生納保,對健保財政影響不大,這是陸生納保的實質政策面向。
再則,吳秉叡之所以提議將陸生納入健保,完全是著眼於人權;畢竟,如果外籍生可以繳健保費納保,陸生卻不能比照,就有歧視、違反人權之虞;而當陸生的待遇甚至都不如外籍生時,民進黨又何能迴避“仇中”的質疑?
社論說,民進黨這兩個月來鋪陳與對岸和解的氛圍,但一遇到實質的政策就馬上破功;該黨沒有想清楚的是,過去,他們還可以靠著口頭的善意,讓對岸及選民保留“觀其言察其行”的空間,但這十年來,民進黨的民粹操作已將僅存的信任感破壞殆盡;而馬政府上台後兩岸進入實質交流階段,從直航、ECFA到日前簽訂投保協定,無一不是真槍實彈的政策談判,每一項政策都牽動實質的利害。這些趨勢的發展,都讓民進黨沒有模楜的空間,但民進黨現在連小小的陸生納保都搞不定,大家如何信任他們有能力處力複雜的兩岸議題?
其實,各界對於民進黨之前的務實調整,都是樂觀其成的,台灣朝野政黨如果能在兩岸政策趨同,有助於化解台灣政黨對立、政治虛耗,人民同獲其利。
但是,民進黨積極要與對岸建立共識時,最大的癓結卻在於民進黨內部毫無共識,該黨領導人迴避兩岸政策討論,結果是深綠的仇中心態成為黨的主流意見,因此,民進黨高層只敢曖昧交流,但一遇到深綠陣營反彈,就立刻豎白旗。這樣的反反覆覆,反而凸顯民進黨言行不一,別說與對岸建立互信。
這次的陸生納保風波,對民進黨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現在出包,總比三年後的“總統”大選時出包好,至少,這可讓民進黨停下來想一想,自己要什麼?如果真心要推動務實的兩岸政策,問題出在哪裡?當務之急,民進黨內必須先凝聚出一套完整的兩岸政策論述,一來建立黨內共識;二來,與對岸交流時也才有所依據。否則,再多的兩岸交流也只是虛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