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對當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緊迫性的思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5 17:52:08  


 
  事實上,中國經濟再平衡導致的去杠杆化壓力所形成的債務緊縮式調整正在展開。在此形勢下,市場的力量必然要消滅一批過剩產能,倒逼投資規模、方向做出調整,導致信貸收縮,而信貸收縮必然影響資產價格,通脹退潮,房地產價格下行調整在所難免,經濟再平衡不為人的意志所轉移的正在進行中,對經濟衰退的強度與時間長度方面必須面對現實,並且有足夠的思想準備與政策措施儲備。

  就地方政府債務而言,1996-2011年間,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占GDP之比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占GDP之比有超過90%的解釋能力,同時其每變動一個百分點將引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占GDP之比變動約1.74百分點,對固定資產投資拉動作用非常明顯。地方政府依靠債務擴張發展經濟是我國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模式中最重要推動因素,缺乏必要的約束、投資衝動難以壓制、忽視質量的高強度投資,短期化傾向嚴重是其重要特征。如果把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在這幾年降下來僅僅是為未來更大量的有可能形成無效性投資的投資做準備,那麼後果極其嚴重。
  以地方債務占GDP比重為例,數據分析上看,目前下行趨勢明顯,較大可能2012年進入底部區域,從調整時間和幅度看,大體9-14% 是相對較合理的底部區間,2014±1年是底部參考區間。這之後如果仍以滿足政府政績需求為導向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模式為主導,經濟將來很可能會有幾年不錯的表現。然而,與此同時我們將面臨更高的通脹,更不合理的匯率水平,更高的房價,更嚴峻的社會矛盾。同時,原有的模式將嚴重制約“反腐敗、破壟斷、促創新”這些重要方面的目標實現,腐敗不能真正治理,壟斷打破猶如水中撈月,創新更是無人理睬,而且這些問題可能更加嚴重。地方政府債務將以更大力度的上升,最終較大可能在全面完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前二年左右入頂部。而2020年起中國人口較大可能開始步入加速老齡化時期,未來中國發展壓力巨大,中國崛起面臨重新再來的風險。

  “十二五”期間,我們以什麼樣的思想態度面對調整,以什麼的力度執行調整,直接關係到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成敗,關係到中國未來二三十年的發展前景。為此,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將穩增長的短期措施自覺的放在解決長期發展問題的框架內思考與執行,以堅決的態度與決心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推進改革開放。再大的困難,百姓和政府也是一條心,風雨同舟,因為百姓和政府的利益是一致的。總之,儘管面對嚴峻的形勢,挑戰前所未有,但轉變發展方式的機遇更是前所未有!為此,如下幾個方面應該需要引起重視:

  首先,破除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制度性障礙的阻力不在基層和地方,而是來自於中央清除各種阻力障礙的決心與執行力。這需要中央有足夠的權威與決斷力,以“進中求穩”的態度堅決加以推進,同時注重改革的頂層設計,並且要允許基層和地方大膽闖、大膽改。

  其次,積累(投資)是擴大再生產即經濟增長的唯一來源,這一馬克思主義再生產基本原理,60多年來一直對我國政府投資行為有著巨大影響,是政府政績需求為導向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模式的理論根源所在,應該認真思考其正確性,在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中進行大討論,徹底反思與摒棄。與此同時,根據中國實際進行理論創新,樹立“以人為本的積累(投資)是擴大再生產即經濟增長的唯一來源”這一新的論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