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余秋雨:民國文言只能“嚇唬”不熟古文的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02 08:59:00  


  中評社香港2月2日電/《中國文脈》原來只想“存檔在安靜處”

  余秋雨:民國文言只能“嚇唬”些人

  近日,余秋雨新著《何謂文化》和《中國文脈》入選《出版人》雜誌和鳳凰網聯合評選的“2012年度好書”,以及全國多家媒體統計的“2012年度中國排行榜”。這兩部具有厚重思辨高度的著作出版後關注度一直很高,引發單位購買熱。這件事使出版界同行頗感驚訝,因為目前社會上的閱讀潮流偏向於輕鬆、嬉謔、怪異、刺激。對此,余秋雨在接受揚子晚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有點驚訝,稱寫這些書,原來只想“存檔在安靜處”,沒料到,會招引來那麼多年輕的眼睛。

  揚子晚報:現在有人聲稱中國文脈出現了“大斷層”,卻又極度頌揚民國時期的文化。有人還認為,民國時期的文言文就證明了中國文脈的基礎還在。你肯定不贊同,是否會勸說他們? 

  余秋雨:這樣的事不能勸說,讓他們去吧。從宏觀上看,民國時期的文化和文學都不太行。只要用國際坐標和歷史坐標來看,就能明白。兵荒馬亂,學風支離,文心恍惚,怪不得誰。至於民國文言,從整體而言,是一種低等級的“文牘體”,只能嚇唬一下今天完全不熟悉古文肌理的人。我在《中國文脈》中一再論述,中國古代至文,以漢為極。“唐宋八大家”加在一起,也比不過一個司馬遷。至於古文餘緒,最後幽光一閃,在晚明小品。以後文章,哪怕是桐城派,都已上不了等級。清代文學真正上等級的,是用白話文寫的《紅樓夢》。

  揚子晚報:《中國文脈》中專門有一篇是綜述中國書法史,你說:“世界上只有一個民族,幾千年僅用黑色,勾畫出了它的最高美學曲線。”但是,現在年輕人對書法藝術了解不多,對此你是不是感到沮喪?

  余秋雨:不沮喪。好東西不必普及。我擔心的倒是人人都能動筆的“書法村”之類。我在書上寫到過,北魏時期留下的山間斷碑,在夕陽和荒草間展示著獨孤的驕傲,這就特別讓人神往。我會設想,牽著一匹馬,恭敬走近,在那個殘碑下栖宿。遺憾的是,我們現在對文化藝術的態度,民粹主義在文化上的一大弊端,就是所謂“人人皆能共享”。《中國文脈》要堅持一個事實:古今中外最優秀的作品都不是這樣,包括書法在內。對於中國文化史中最高等級的稀有財寶,我們應該教育更多的年輕人學會瞻仰,學會珍惜,學會保護,這就可以了。不可能“人人共享”,更不要人人都會摹仿和“克隆”。 

  (來源:揚子晚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