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城中村被拆除後產生的難題考驗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01 22:48:15  


  中評社香港4月1日電/英國路透社3月30日報道載文《中國城市化雄心令外來務工者難有容身之地》,摘要如下:

  在距上海繁華金融區20分鐘車程的地方,許多農民工正準備放棄位於舊集裝箱內的家,這些住所是中國人應對住房短缺的更罕見手段之一,但正面臨被拆除的命運。

  未來10年預計將有4億人進城,中國計劃斥資6萬億美元建造包括住房在內的基礎設施。但令人糾結且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尚未提供足夠替代性住房之際,因“城中村”被清除而失去廉價住所的,正是那些被鼓勵進城以推動城市化的人群。開發商的土地多被用於建設高價住宅樓。這不免令人質疑政府如何實現雄心勃勃的目標。作為加快城市化運動的一部分,中國各地都在拆除廉價擁擠的住宅區。《中國10億城市人》一書作者湯姆.米勒認為,“此類房屋將越來越少。”而據調查,約1.3億外來務工人員栖身於城中村的狹小出租屋。

  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不同,中國城市沒有貧民窟,這在某種程度上要歸功於北京辛莊之類的城中村。白色高墻和一片草地,將辛莊1萬居民與周圍高檔小區隔絕。在這裡可供3口之家容身的12平方米小房月租金僅為500元。

  由於城中村和其他住所能容納約40%的外來務工人員,20年來中國地方政府可以一直忽略其住房問題。學者認為,(如今)拆除城中村的政策已導致住房總量減少,並令數十年來拉動大量人口進城的私房出租市場遭受打壓。這種窘境使在城市裡勉強維生的低收入群體面臨艱難抉擇。 

  各地政府通常說不清有多少人生活在這類住宅區內,但對拆除區域有詳細記載。過去5年北京市已拆除171個城中村,仍剩餘100個。據北京市上周公布的計劃,廉價住房數量將加速下降。米勒表示,“問題是拆除此類房屋後中國會發生什麼?”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