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丁錦昊到此一游”游過了面子的底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27 11:26:41  


  作者:唐瑋麗(廣西南寧 學生)

  網友“空游無依”在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看到刻有中文的 “丁錦昊到此一游”,感到非常尷尬與羞愧,拍照發上微博表示這是自己“在埃及最難過的一刻,無地自容。”這條微博在短短一天內被瘋狂轉發近10萬次,並被多家媒體轉載。

  眾多網友對此事件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憤怒和不恥,同時也有人指出,“到此一游”在全國各地景點的出現率居高不下,只是大家熟視無睹。更有人指責對“丁錦昊”展開人肉搜索的網友,認為口誅筆伐者實際為是站上道德制高點,並呼籲大家要自我反省。

  隨著網絡各方針對此事的熱議不斷升溫,“丁錦昊”一時間紅透大江南北,而被人肉出來的刻字遊客“丁錦昊”尚未成年,其母親代為出面通過報紙道歉,表示“從小帶他到外面玩,常常看到類似的情況,孩子的模仿能力太強……”確實,“到此一游”也算是國人旅遊的一大特色了。自古就有各大文豪素愛在景點留下墨寶,當今亦有領導們頻頻題詞。而這樣的“墨寶”、“題詞”現象又被媒體進行宣傳。逐漸在民眾心中留下“留痕很面子”的印象。

  其次,旅遊市場剛剛興起的那幾年,大部分國人的旅遊形式還停留在“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階段。增長見識、開闊眼界的旅遊觀點並沒有很好的普及起來。那時,對於普遍參團旅遊的國人來說,旅遊是一種生活水平的展現。寫下“到此一游”的升級版就是在景區拍照,以證明“自己確實到過這裡”。這幾年,隨著旅遊行業逐漸規範、國人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遊變成了一種放鬆形式,那種帶有“炫耀面子”性質的旅遊目的逐漸被摒棄,但仍舊留下了不少意識殘餘。

  作為一名中學生,能去到古國埃及旅遊並非多數,而這名南京少年丁錦昊在刻字之時,是否也或多或少由一種“炫耀面子”的意識驅動?不管“丁錦昊到此一游”的刻寫是出於怎樣的心理,對於丁錦昊來說,他作為一名尚不能對自己的行為負全責的未成年人,若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在接受必要的處罰後,是值得被原諒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