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滕公在上文談及的“這種統一必須不是戰爭征服的統一,而是在和平民主互信合作原則下的統一”問題,也應該屬於“統一手段”範疇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滕先生分析得非常正確:“因為只有這樣的統一,才能不傷元氣,來綜合發揮雙方現有富強條件的作用,而使國家成為一個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這即是說,和平民主的統一乃是我們今日達成國家真正獨立自主的唯一手段”。
其實,鄧小平先生生前也明確說過,“和平統一不是大陸把台灣吃掉,當然也不能是台灣把大陸吃掉”,這也就是滕公所說的“不是戰爭征服的統一”的意思。現在兩岸同胞都應該看到,跟上世紀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相比,目前兩岸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乃至司法等各個領域、各個層面的關係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五十至七十年代,特別是毛澤東、蔣介石時代,大陸的口號是“解放台灣”,而台灣的口號則是“反攻大陸”。說白了都是要通過戰爭來“吃掉”對方。現在呢?兩岸之間相處的總體目標則是交流合作、互惠互利、創造雙贏、共謀繁榮。目前不但已經在經濟上制定了ECFA,文化交流方面更是碩果累累。而且在司法上也進行了多次合作,特別是在兩岸聯手打擊犯罪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而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亦已呼之慾出。面對這樣的新局面,兩岸同胞、兩岸鄉親的思維當然也要跟著轉變了,尤其不能再把對方當作“敵人”,不能再耿耿耿於懷於過去的恩怨情仇,而是要“相逢一笑泯恩仇”,“團結一致向前看”,向著合作雙贏、最終實現和平統一、共同建立一個真正獨立自主——真正繁榮富強的大中國這個激動人心的大目標而奮勇前進!
在這樣的情勢下,兩岸的領導人之間又應該怎樣互動呢?對此,滕傑先生也說得非常明白且具體:“兩岸負責當局一定要能開誠相見,把一切有關的問題都拿到桌面上來談(亦如江澤民先生所說“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引用者加注),針對實際情況,找出合理可行的做法共同來做,不要再有隱密的對待策略”。“對這些原則方式與方法之有效應用,是要靠兩岸當局能有互信合作之領導的,而這種互信合作領導的形成,照理說,又要靠兩岸當局能有時代的使命感,及其大智慧、大氣魄、大公無私之精神以為動力的,這是極為難能的事。但今日中國的環境,只能容其能,而不能容其不能。”按照筆者的理解,所謂“大智慧、大氣魄”,那就是要求兩岸當局要徹底拋棄過去若干恩怨情仇,毅然從中華民族的大義出發,從推動中華全民族共同振興的大局出發來考量當前實現統一的相關問題。所謂“大公無私”,當然就是要堅決拋棄一黨一派乃至一己之私,其中包括“名利”、“地位”、“待遇”(特別是所謂“元首情結”和古人所說的“孰君孰臣情結”)等等這些“小名堂”。總之,只有高瞻遠矚,攜手合作,才能共襄盛舉,盡快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宏偉事業,並且共同為建設一個空前繁榮富強的大中國的偉大理想而奮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