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島鏈突破掀起東北亞新霸權競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01 08:56:33


  中評社香港12月1日電/韓國《朝鮮日報》11月29日載文《中國島鏈突破VS美日自由防禦線》,摘要如下:
 
  中國宣布劃設防空識別區一事,使得美日同盟和中國之間的矛盾嚴重激化。安全戰略專家對此指出,此次事態是整個東亞地區兩大勢力之間鬥爭的一個層面。
 
  兩個勢力間矛盾的象徵就是中國的“突破島鏈”戰略和美日的“自由與繁榮之弧”戰略。簡而言之,“自由與繁榮之弧”戰略就是利用市場經濟國家,在中國南部下“大包圍圈”。
 
  去年11月,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羅援少將表示:“要建設海洋強國,就必須衝出第一島鏈。”第一島鏈是連接九州、沖繩、台灣的虛擬線,中國在冷戰時期為防禦美國攻擊而劃設了這條線。今年7月24日,中國有史以來首次突破了這條線。一架中國預警機當天飛到沖繩以南700公里處後返回本土。日本《產經新聞》當時報道說:“令人震驚。中國企圖將防衛線擴大到第二島鏈。”第二島鏈是連接日本南部伊豆群島、關島和塞班島的線,這是中國為建設海洋強國而劃設的“攻擊性突破線”。
 
  2006年11月30日,時任日本外相的麻生太郎在日本國際研究所進行的演講中提出正式構建“自由與繁榮之弧”。其內容為,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菲律賓、印度連接成一條線,對中國施壓和進行封鎖。當時擔任日本首相的是現任首相安倍晉三。專家表示,第二次安倍內閣形成以後,再次推進該戰略,而且通過變更憲法解釋行使集體自衛權就是其中的一環。
 
  印度和朝鮮半島之間的“島鏈”和“自由與繁榮之弧”處處存在衝突隱患。日本首相下屬的安保座談會已將“石油運輸路線”加到集體自衛權行使內容之中——這是指馬來半島南部西海岸和蘇門答臘島東海岸之間的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是將中東石油運到東亞地區的必經之路。另據推測,在中國大陸、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台灣、文萊等多方誘發領土紛爭的南沙群島海域,埋藏著豐富的天然氣。在釣魚島(日本稱尖閣列島)周圍也埋藏著大量天然氣。中國今後有可能將防空識別區範圍擴大到這些地區。
 
  韓國前外交部東北亞局局長趙世衡表示:“近來,‘日本應該分擔美國在東亞海上軍事掩護中的作用’的輿論變得更加強勢。這也是美國支持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原因。”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