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大陸應該如何應對“反服貿”之後的台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31 10:29:52


 
  三、有對服貿協議本身原本贊成、或至少不表反對的,卻因“反服貿”釀起的重大社會撕裂而轉趨保留,以及因台灣警方強勢驅離突襲“行政院”群衆造成流血衝突,從而轉向批判台灣當局、或對服貿協議改持消極、負面態度者;

  四、有對服貿協議原先并無深刻理解和關注,但是對國民黨當局的施政,或對馬英九個人,本已累積出反感情緒者;

  五、本身并無明顯政黨傾向,但對服貿簽署生效之後,大陸因素可能劇烈改變台灣政經生態和社會結構感到憂慮者;

  六、對大陸本身、特別是對大陸政府,仍然抱持著不信任、疑懼,甚或是強硬反感態度,希望台灣當局對大陸的合作,盡可能審慎從事、保持距離者;

  七、對服貿協議、對大陸當局本無強烈情感傾向,但是隨大流、循衆議,并為同為青年學子的同儕反體制抗爭行動感到鼓舞、激動或本能同情者。

  簡言之,本身持強硬獨立立場的組織者,在占領“立法院”議場之後,率先打出的是“不反中,但反對黑箱程序”的口號,以增加社會支持的基礎,事實證明也是具有成效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參與和聲援的年輕群體中,除了主體為二十多歲的大學本科生、研究生之外,還有不少已經參加工作、大致年齡在三十五歲以下的各行業在崗從業者,為整個反對運動提供聲援、傳播或後勤補給的幫助。在他們當中,有一些人固為受到“反服貿”宣傳材料影響、出於擔憂本行業受大陸競爭者波及,而支持運動者;但另外也有人數可觀的聲援者和投入者,本身即來自於有望受惠於服貿協議的金融業、電子商務業、文創產業,或從事會計、法律、咨詢等其它高附加值的服務業工作的人。對他們而言,服貿協議所能為他們自身在大陸市場帶來的可觀前景和企業利潤,并不足以抵銷,乃至於超越他們對台灣原鄉本土的社會結構和產業秩序——包含媒體環境、言論出版環境、電信網絡資訊環境等因大陸經濟力量深入島內而“變質”、“惡化”的恐懼和抗拒情結。從整場運動的發展脈絡更可判斷,在這場風波中,并非“民進黨動員了抗爭學生”、而是“民進黨被學生給動員了”,該黨從而緊附“反服貿”的驥尾、博取同情者的掌聲,然而民進黨卻也基於未來選舉募款的實際考量和產業界壓力,未打算步步跟上“反服貿”組織者向台灣當局不斷升高的要價。

  在“反服貿”的參與者、組織者和外圍聲援者當中,不乏衆多來自台灣精英高校的學生,亦不乏在社會新世代中已經嶄露頭角、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和技術能力的在崗從業者。這從抗爭學生占領“立法院”議場之初,便能整合各項科技手段、放大傳播效應,於抗爭的第一夜淩晨,就吸引到超過40萬人通過網絡直播收看“立法院”議場實況;且抗爭者、同情者能够過網絡協作,迅速將自身訴求陸續翻譯成30多種語言,在多達十餘個國家的台籍學生群體中串聯起聲援活動;以及抗爭同情者發起購買海內外報紙廣告、宣傳其訴求時,在網絡上的募款迅速募足所需金額等細節,均可得見。可見,參與、同情運動的台灣年輕群體,并非全然是排斥開放、恐懼競爭、無視於自由貿易潮流的閉鎖派;相對來說,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不但不至於恐懼競爭,還有可能是服貿協議下的潛在受益者,甚至有一些人本身已具備往來於兩岸市場的初步職業經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