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是黨機器動員能力的僵化和弱化。脫離群眾,特別是忽視了青年一代是國民黨缺乏活力、創造力的重要原因,國民黨論資排輩的內部運行機制限制了青年人的成長空間,個性被壓抑,自主精神被約束,青年人選擇國民黨就意味著幾十年熬不出頭。黨內地方勢力與黨中央勢力不協調,進一步弱化了黨的動員能力。國民黨長期以來倚重利益輸送來維持地方上的選票動員,黨中央派系對立的狀況投射進地方勢力,加劇了國民黨上下層的斷裂,利盡則散,一旦國民黨實力衰退,地方勢力就如鳥獸散,國民黨的動員無法落地生根,有如無本之木。
另外,美國的亞太戰略制約了國民黨兩岸政策的溢出效應。美日等外部勢力在重返亞太的情況下,雖然不希望台海爆發戰事,但是也不希望兩岸關係過於密切,所以暗中馳援民進黨強化台灣主體性,利用東海、南海問題限制中國大陸在地區性事務中發揮作用。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在美日的壓力下,拓展進步的空間進一步壓縮,從而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持續穩步推進,也使得國民黨通過發展兩岸關係來帶動台灣經濟的規劃踟蹰不前。
2016台灣大選進入倒計時,國民黨若能把握時機,透過選戰布局再出發,選情危機或能成為國民黨穩固基本盤,謀定而後動的契機,一來實現盡量止損,防止民進黨一旦全面執政後帶來的迎面衝擊;同時也為實力的恢復提早謀劃,更為備戰2020統籌全局。
重樹黨內信心茲事體大。選舉拼實力更拼信心,如果臨選前國民黨坐以待斃,妄自菲薄,而陣腳紊亂,有可能形成大規模的骨牌效應,放任“綠色”勢力一手遮天,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國民黨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再無翻身之日。現在就說國民黨已經潰不成軍還為時尚早,只要理性尚存,傳統支持者還將持續發力。如能良好運用選前動員的機會,找准問題、辨識優劣、背水一戰,起碼可達成不讓基本支持力量潰散的目標。選情冰冷,皆因於選民在過去八年中的心灰意冷,重新點燃支持者的信心不僅需要改弦更張也須認識精准,切不落入劣幣驅逐良幣的境地。
其次應改革政黨形象。為數不少的台灣民眾希望換黨做做,然並非認可民進黨的理念和執政能力。民進黨蔡英文利用台灣普遍存在的求新求變心態,鼓噪台灣所有的矛盾都歸於馬英九和國民黨,而她自己能做什麼卻道不清、說不明。民進黨如勝選上台的一到兩年將是島內政局和兩岸關係的關鍵期。多些年馬英九就未能充分體察台灣民眾心態變化,危機處理能力貧乏,導致台灣幾乎各階層都不滿國民黨的形象,民眾期待國民黨提高執政績效、轉變政治風氣,絕不是概括否定其大陸政策和改革方向。如何挽回丟失的民心,重塑政黨形象是選前和選後之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