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網評:安倍訪華是一次修復性訪問
http://www.CRNTT.com   2018-10-26 00:38:26


 

  從專家的共識看,中日關係的焦點是三個問題。歷史教科書、靖國神社、釣魚島。其實,關鍵是歷史觀。因為,近年來的釣魚島問題爭執,原本並不是問題。這類問題,在當今的國際關係中十分常見,各類的領土糾紛,也從未中止過。對釣魚島問題,中日原本是有過共識的,這就是“擱置爭議”,讓後人來解決。這也是當年兩國領導人的政治智慧。因為,國際關係的慣例之一,就是維持現狀,任何打破現狀的做法,都是愚蠢的。所以說,釣魚島原本並不是問題。只有當歷史問題被重新攪亂,釣魚島問題才會成為問題。我認為,中日關係的根本是歷史觀問題。對中國人來說,對當年的侵華戰爭,銘心刻骨,許多人不解,日本為什麼就這麼無恥呢?為什麼就不能像德國一樣,反思戰爭。這些年來,有過一個“村山談話”,讓人寬慰。但是,在日本,至今還有人不願意回到村山談話的基點。這是以德報怨啊。當年的舊金山和約,許多國家都拿到了賠款,連南越的吳庭艶政權也拿到了三千九百多萬美元的賠償。當然,也有國家對該和約不滿,退出了,拒絕了。比如,越南北方、緬甸、中國和台灣政權。中日在建交談判中,涉及了有關賠償的問題。最後,中國從國際戰略的大局出發,放棄了賠償的要求,原文用的字眼是“權力”,因為日方的堅持,改了,這也體現了中國的胸襟。

  因此,這些年來,但凡日方在教科書、靖國神社等問題的任何動作,都會觸發中國人的敏感神經。我們的媒體,更多的是站在中國傳統觀念的角度,批判日本,這也或多或少影響了中國人的情緒,勾起中國人的慘痛歷史記憶。有一點,中國青年人是不理解的。日本為什麼這麼頑固,這麼不肯反思自己當年犯下的罪行。這樣的問題,我也曾無數次地問日本的朋友,包括一些對中國十分友好的日本人。他們都會反問我一個問題,你了解日本人的生死觀嗎?

  日本人的生死觀是什麼?他們的回答是:在日本人的觀念裡,人死後就是淨土,一切都可以被寬恕。

  日本人認為,死是生的一部分,從生到死沒有絕對的距離。“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日本人也認為,死是對集體責任的承擔和忠誠,日本人一向把個人的價值維繫於其所存在的團體價值之上,為了團體(甚至是國家)的利益,可以拋棄個人的一切,為團體而獻身會成為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日本人認為,死是一種律己的行為,應該被寬恕。這就是日本人的善惡觀。日本人認為死亡是道德的自我完善。不管生前犯過多少罪行,一旦死了,他的罪孽也就消失了。無論他們生前做了什麼,死了的人都應該獲得平等的尊重和禮遇。日本人認為,一個人不論生前是善還是惡、是是還是非,死後都變成了佛,其牌位也理應放入神社,受後人供奉。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石川五右衛門,這人是日本 16 世紀有名的盜賊,按理說是個壞人,但在許多地方的神社中,也有他的牌位。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和東亞人民的強烈反對,現在依然有一些日本政府要人屢次參拜供奉著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的重要原因。日本人的生死觀,是一種不分善惡、不分是非的世界特有的生死觀。這和絕大多數國家有善惡、有是非的生死觀截然不同。總的說,日本人看輕生死、寬容生死、尊重生死。這是一種獨特的生死觀。死了就死了,一了百了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